今年6月,中央层面召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毫不松懈整治形式主义,提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信心。浙江省嘉兴市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村社组织减负增效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谋划,一以贯之抓推进抓落实。
一、在“高”字上谋新局,让基层减负“有力度见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谋划村社组织减负工作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为村社组织减负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高站位部署。今年以来,该市将“村社组织工作事项、机制挂牌和出具证明事项规范行动”纳入现代社区建设“十二大行动”,市委书记亲自领衔过问,分管副市长亲自部署推动。建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办、市纪委、组织、民政等多部门各司其职,对入驻事项联审审批、随机抽查,从根子上治理社区职责事项多、机构牌子多、上墙制度多等问题。
二是高标准定策。立足实际,突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嘉兴市《村社组织履行职责事项指导目录》《村社组织协助政府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村社组织考核评比指导目录》《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指导目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把村社组织和村社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是高质量推进。建立减负工作长效机制,着力破解基层减负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老大难问题。建立清单管理准入机制,对不在清单范围内的事项一律不准进入,清晰划出减负“硬标线”。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审批各类进驻到村社的事项,对减负工作开展分析研判、对违规进驻村社事项的部门进行预警提示,切实提高减负“执行力”。建立减负监督机制,在全市设立9个减负监测点,开展自查自纠,实时监测和动态跟踪基层减负实际效果。市委督查办、市纪委联合开展督查指导,对出现不担当不作为的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合力筑牢减负“防火墙。”
二、在“减”字上出实招,让基层减负“看得见摸得着”
从关键处着手,纠正随意增加村社组织负担的行为,把减轻工作负担成效转化为基层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
一是减工作事项,为基层干部“减压松绑”。明确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事项37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40项和考核评比项目6项。2023年,在浙江省村(社区)减负清单指引基础上,再次明确了道路交通安全、行业管理等8项取消和禁入事项,同时清理了64项违规进驻事项,让基层办事有据可依。
二是减机制牌子,为社区阵地“清牌瘦身”。规范村社组织“4+8+X”挂牌规范,即村(社区)集中办公场所门口对外只保留了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牌子等4块牌子。外部悬挂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8块服务标牌标识。室内活动场所提倡“一室多用”“一室多能”。目前,该市1179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牌匾清理工作,仅今年1-8月,整合各类宣传阵地198个,摘除各类对外挂牌、室外服务标识牌和室内功能室指示牌共计1008块,清理下墙制度348件。
三是减证明事项,为群众办事“减证便民”。开展“村社万能章”治理专项工作,全面清理各类“奇葩”证明,切实整治村社各种无用证明,明确出具意见和盖章事项保留清单5项,取消出具证明和盖章事项28项,并通过书记论坛、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让居民群众第一时间知晓,解决来回跑、多头跑的麻烦,提高办事效率。今年以来,清单外证明事项压减了100%,村社组织一律不再出具意见和盖章。
三、在“加”字上做文章,让群众“更安全更心安”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治理模式和工作方法,解决一批难点问题,使得村社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带领发展、推进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以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村社高质量发展。
一是增人员,解决基层事多人少的难题。2022年该市新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2529人,目前已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9.4人。新任专职社区工作者“认百家门”活动达到100%。建立社区服务全响应制度,推出“八点半”延时服务,通过“走、看、听、问、记、办”六步走动式工作法,实现“问题在一线了解、方法在一线研究、矛盾在一线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提高了70%以上。
二是优设施,解决基层服务布点不均的难题。优化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该市已建成省级三星级以上社区服务综合体46个,居民会客厅897个,提供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特色便民服务”的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全面开展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发展“一里居”“养老驿站”等村组睦邻点,构建邻近服务网络。
三是聚资源,解决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的难题。激活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要素,将“五社联动”融入基层治理中,通过项目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人才联育等形式释放联动效应实现减负增能。该市300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进网格送服务”活动,打造熟人社区。63家专业服务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行、助急、助医等居家上门服务。44个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募集慈善公益基金9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服务“一老一小一新”、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困难群体等基层治理服务领域。
(浙江嘉兴市民政局 徐国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