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以才兴粮 荟“智”助农

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深化拓展“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三服务一促进”专项行动,坚持党建引领保障粮食安全,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探索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把智力支持转化为生产动能,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党建引领,守好“基础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把方向、定大局、抓落实的作用,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把落实粮食种植面积作为农业工作的硬性指标和底线任务,发挥乡村振兴“领头雁”作用,探索乡镇党委带领村党支部明确引领思路,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经营的“两带两领”模式,打造“党建+粮食生产”示范点、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党员示范田”,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规模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粮食种植,做到“党支部+合作社”产生1+1大于2的融合协同效应,夯实粮食生产底盘。今年,临河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2.84万亩,占到播种面积的55%,做到了加强粮食种植与市场化需求的紧密结合,有效实现了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产业结构优化的“三赢”成果。

科技赋能,打造新引擎借助“科技兴蒙”的东风,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上海交大、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科技人才引育、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各类创新要素与临河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互补。打造4个万亩粮食高产高效种植园区,大力推广北斗导航、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之翼”,切实提高防治效率,增加种粮效益,有力推动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据统计,临河区现拥有博士科研工作站19个、科技小院5家、创新联合体3个。先后柔性引进任发政院士、孙其信校长、黄冠华教授等一批科技人才,实施了5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巴麦13号、华蒙多羔肉羊、牛羊胃电胶囊等一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乡村振兴激活“科技引擎”。

人才下沉,激发新动能”临河区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选派100余名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采取“下派式”“点单式”“组团式”服务方式,实行基层“点单”、专家“送单”的“点餐配送”模式,切实提升了农民科学种植的水平,靶向解决了粮食种植一系列难题。围绕产业和农业需求,采取“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培训,让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发源地,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让更多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被挖掘,就地转化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开展各项技术服务指导720余次,培训农民9.5万人次,发布高素质农民培训视频23期,总点击量达1.48万人次,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临河区委组织部 李友印 马杨阳)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