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 近年来,山西吕梁市以破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为切入点,通过创新“市区联建、四级联动”的开门办学模式,由上而下推进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老年大学“四级办学”体系,统筹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此举值得倡导和推广。
近年来,从城市到农村养老事业蓬勃发展,使广大老年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尤其是各地兴办的“老年食堂”、老年诊所、老年驿站、老年活动馆等,使老年人有了修身养性、娱乐休闲、强身健体、学习交流、参与社会活动的“好去处”,从而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但从全国来看,尤其是农村,在康养结合方面还需要从机制体制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现实中,许多农村留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相对比较单调,程度不同地存有精神“空虚症”和生活“寂寞症”。精神荒芜造成的心理压力及伤害也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由此说来,仅仅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和医疗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考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慰藉,大力激发老年人的激情,充分发挥他(她)们的余热作用,为他(她)们创造参与公共活动和基层治理的有力条件与宽松环境。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完全必要、势在必行,不可等闲视之。
把“老年大学”有计划地办起来,让老人们在“老年大学”里实现“老有所学、就近求学”,不仅能够丰富文化知识,充实精神生活,加强感情联络,也能够提升自身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防骗诈骗能力,可谓益处多多。
办好“老年大学”,首先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制定出台适宜老年人需求的教育方案,做到制度规范、有章可循。其次是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优化调整结构、合理设立相关专业,灵活设置教学课程。
同时,更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和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势,及时将先进理论、新兴专业引入课堂。可开设声乐、瑜伽、舞蹈、书法、绘画、体操等多个专业课程,满足老年学员的差异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
要选配好师资力量。通过选聘有经验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企业老板、文化传承人、特色人才等,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也可聘请一些农业科技专家来村里开办讲座,或组织村里的乡贤、能工巧匠、文艺工作者给大家上课,采取多种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老年人开心学习、安心受教、晚年充满诗情画意。
要坚持“开门办学”。可结合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组织老年大学学员举办文艺汇演活动,开展进社区、学校、军营、企业、养老院,开展文化交流、文化下乡、文化服务等活动。还可挑选一些文化学历高、理论功底好、实践阅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老年学员组成宣讲团,开展党史宣讲、革命传统报告、普法宣传等活动。
要加强老年大学的管理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建设“老年大学”列入重要议程,落实领导负责制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办好“老年大学”,防止“只建不管”或“重建轻管”的消极倾向,使“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实打实地办起来,越办越好、 越办越火,切实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文化风景线!(作者:许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