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6119109106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经过长期探索得到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是对“中国式”和“现代化”两个关键点的完美融合。

以主题教育总要求为指导,面向当前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征,应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彰显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逻辑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二是在历史逻辑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三是在实践逻辑上,对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征程的提炼与总结。

理论逻辑:面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性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世界历史性,使得各国必须走现代化道路。但走现代化道路的具体路径上,各国应立足于自身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自身文化背景和本质特征,扬弃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弊端,探索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征的提炼,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历史逻辑: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内核。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及时代特征形成的,因而与中国文化传统及当前社会现实实现了高度契合。对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样态的形成具有必然性,其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宣扬的观点和理念中,锻造于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及中华历史中。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的超越。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和而不同思想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养分,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解必然要回到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就其要点来看,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蕴含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方方面面,对人民性的理解和认知离不开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二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点的内在契合。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其本质即为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坚持充分彰显了对“天人合一”观点的继承与弘扬。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这一倡导的一脉相承。

实践逻辑:面向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征程的整体性

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就方法论而言,一方面是要深化调查研究,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是要用实践的逻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纵观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征程,党和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特征。这一整体性横向表现为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考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方略;纵向表现为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接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以自身为论据证明,世界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且能够沿着这条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彰显了我们党对中国式发展道路的持续探索和高度自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则为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面向未来,应牢牢把握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以主题教育及其总要求为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作者:李钰鑫,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