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好好学习 > 正文

【学习新得】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理论自信的三重逻辑

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一阐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的理论自信。

从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历史逻辑看,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对民族自强史的时代言说与回顾总结,彰显出了强烈的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实践路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回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历史,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自立自强的生动图景,感受到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澎湃的历史自信。

从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实践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乐于分享的理论自信积累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回答了以特定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为何选择和如何选择一条既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难题。世界历史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追求现代化也成为了世界性的实践运动。但当时的现代化始终无法跳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从清朝的自强失败,到中华民国的黯淡退场,中国人民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反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我们明确了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模式,每个民族国家必须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进行现代化探索,这才符合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点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属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概括,也明确了其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把科学性与价值性、建设性与批判性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彰显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为大多数正在思考民族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鲜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重塑了世界对现代化的认识形态,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蓬勃的民族自信。

从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价值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机,昭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为坚实的理论自信生成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各民族国家思考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科学方法,体现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品格。中华民族探索现代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从踽踽独行到“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才能实现“这边风景独好”。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经验的积累,都凝结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对现代化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提出还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形态的勾勒与描绘,内在有翔实的发展模式与道路经验的填充,外有科学先进的现代化经验传递,全面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如法炮制”的粗糙弊端,不仅能够启发世界对现代化这一问题进行新时代思考,更使得现代化这一命题具有了更高维度的理论生成空间, 折射了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光辉,抒发了新时代中国基于自身发展成就的浓郁自信。

大道行思,曲则行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书写中国式现代的历史新征程中,把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成果转化为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当代中国发展视域中的应有之义。不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启发世界各民族国家对现代化的思考,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提升和理论自信彰显的必由之路。

(作者:汪闻涛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2023年校级公共课改革专项重点项目: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学习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