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现代化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的科学洞察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彭劲松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世界观的固有模式,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提倡和追求和平发展,跳出了“国强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积极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包含一系列本质要求,包括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对现代化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作出了全面科学的新揭示,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系统可行部署,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现代化观念、战略和模式的综合提升,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观 世界历史 和平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08.002

 

彭劲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与文本、政治哲学、应用哲学。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分析》《发展与发展战略的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等。


经过长期的历史性、创造性探索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性进展,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破除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固有观念和模式,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批判式建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践行和平发展的世界观,辩证认识和处理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系统地认识并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复杂问题,切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加深了对于现代化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的客观系统把握,丰富了对于现代化理念、主体、目标、战略、道路、规律、范式等的认识和运用,理顺了共性与个性、内容与形式、方法与价值、体制与机制、主体与客体、内部与外部、时间与空间等与现代化相关联的重大辩证关系,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科学认知和浩荡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1]这一理论深刻体现了近代以来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世界观的支配地位,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和世界历史的科学理论。

世界现代化与世界历史的同步相关性。人们对所处世界的认识和把握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扩大。15世纪以后,随着文艺复兴运动深入、地理大发现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率先形成与发展,关于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版图被真正认识,世界意识更为客观全面。18世纪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推动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和运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使政治上的变革完善,传统的长期封建分割状态彻底被打破,人类社会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具有广泛联系的整体,资本驱动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发展,生产力明显提升,世界现代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19世纪中叶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上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带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迅猛深入发展,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内在缺陷和弊端逐渐显现,资本的侵略扩张本性在世界各地日益展现出来。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生矛盾和周期性危机加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冲突,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之后诞生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内外部多重原因,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推进。进入21世纪,资本主义深受经济、社会和金融危机的困扰,其发展处于长期滞胀状态,经济、政治和社会动荡不时发生,新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新霸权主义重新回归,世界市场出现了各种人为的封闭脱钩,世界历史进程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新阻障。

西方中心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影响。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不少国家面临的艰巨任务。现代化本身包含以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等为基础的综合目标,需要在生产力、科技、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工业化、城市化、识字率等硬指标上达到一定高度。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与条件、战略、理论、实践紧密关联。在现代化观念、话语、战略的选择上,西方国家率先推进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具有先发优势,一直占据主导支配地位。近代以来的理性进步主义和自然法理论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强大的牵引作用,勾画了现代化的最初发展图景,从而也使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观念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普世价值、永恒秩序。这种观念的核心是认同货币、资本、市场的自然作用所产生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秩序,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中心-依附”的关系,强调只有奉行西方私有制主导的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私有制、市场导向、渐进变革是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2]“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根据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曾断定,现代化是一个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城市化、文化世俗化、组织理性化的整体过程,是从传统社会结构类型转变为现代社会结构类型。”[3]这种观念其实是西方利益优先的现代化模式,将后发的发展中国家视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附庸,强行向全世界输出西方价值的现代化,结果必然引起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不顺畅、不平衡、不公正问题越积越深。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和解答现代化问题方面实现了伟大变革。当前,现代化处于多重压缩的历史情境之中,不同类型、不同时段、不同境况的民族国家共处于现代化历史进程之中,如何既有序有效有度推进现代化,又规避解决既往现代化带来的各种消极悖论,成为不得不双向克服的两难困境。“现代化和治理的能力,独立于政府,可能是一柄双刃剑。”[4]认识定位现代化的方向和内涵,选择实施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和方略,促进现代化实践的系统协同,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基础。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不断演进中愈发显现出资源配置失衡、精神文化堕距、社会动力匮乏、边际效益递减、公平正义缺失、基本秩序错位、经济金融社会危机周期产生、战争阴霾难除等资本强制主导逻辑固有的弊端。资本催生的以物质为主的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科技和社会历史进步,但资本眼中的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被自我神圣化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不断演进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革命性、先进性,资本主义主导下现代化的问题成为其自身难以打破的魔咒。“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实现了思想史和实践史的伟大变革,探索出系统克服资本主义一系列内在矛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回答了现代化是什么、为什么、向哪里去、如何实现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认识、解决资本主义现代化伴生的各种难题,推进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复杂后果,认为它消灭了各个国家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6]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世界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刻、前瞻的世界历史意识,以缜密科学的逻辑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内在根本矛盾,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路径。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宗旨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从来不偏狭固步,在曲折发展的历史中一开始就明确意识到自身的初心和使命,并为之不断开阔胸襟、凝聚磅磗伟力。“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先后两次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艰难困苦中取得了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巩固与苏联的交流合作,提出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为“第三世界”发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创办经济特区,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与世界的正常交往中快速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洞察到世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各类“赤字”,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明正理、行大道、护公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与世界共同合作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措施,丰富对外交流渠道和平台,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效率,主动承担更多全球治理责任,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中国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以自身的不断发展变革带动人类文明的现实进展。“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8]在一些国家短视偏狭的眼光下,贸易壁垒、站队脱钩、封闭防范似乎成为少数圈子的流行选择,给解决当今经济社会问题带来了新的障碍。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平等互利条件下的国际交往和贸易,持续为世界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注入强劲正能量,得到了世界上有卓越见识的政治家、企业家的认同和支持,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前进的关键要素。“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9]

中国式现代化提倡和践行和平发展的世界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历史的走向极为关键。“今天,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选择就在我们手中,责任就在我们肩上。”[10]中国式现代化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为解决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维护完善国际基本规则和秩序、和合共生地为人类谋进步作出了新的可贵探索。

追求和实现和平是人类持久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变宗旨。人类渴求和平发展,不希望处于动荡战乱之中。历史上每一次战争,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人类和平需要全世界长期共同协作维护,需要共同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利己主义盛行,必将导致各种矛盾滋生和激化,最终走向战争和动荡。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为维系正常稳定的国际秩序而不懈努力。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和平为己任,无论发展到何等强盛程度,都不会搞霸权主义、对外侵略,始终为维护世界安全稳定贡献自身力量。“我们应该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1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12]正因如此,中国因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充分认识到世界仍不太平,呼吁全球共克时艰、共建和平,支持多边主义,积极真诚解决各种争端,携手应对威胁和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明确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13]中国推动建设的“一带一路”等新的全球公共产品,在促进和深化国际协作方面作出典范。

“修昔底德陷阱”论证缺乏充分论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悖论。世界历史上有一种现象引人关注,即一个后来追随大国的兴起,往往会带来对于过往国际秩序的强力冲击,最终引发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通过战争来争夺彼此的发展空间。这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过去的一些例子能够为此提供论据,但例证并不充分完善,更不适用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形,因而只是一种不正确的惯性抽象思维。随着中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攀升,新时代中国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起世界瞩目。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会走过去一些国家走过的那种以对外扩张侵略、划分势力范围为手段的老路,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战争与动荡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当今时代,中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新发展给世界提供了更多新机遇,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坚定促进力量。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以别人的损失为代价,不以谋求战争和霸权为选项。在此意义上,中国的长期和平稳定发展跳出了“国强必霸”的固有思维陷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我们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14]

中华文明始终信守和平和睦和谐,中国式现代化从来没有侵略的基因。中国人民一直不遗余力地提倡和奉行以和为贵、以和求同、以柔安远、睦邻友好、德仁天下、守信安己、慎战修静、持中容忍等理念。中国古代经济曾一度占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但也从来没有对外侵略扩张。近代以来,中国被动遭受外部侵略和蹂躏,中国人民饱受战乱动荡之苦,为争取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深知深信和平安宁的宝贵。以邻为壑、你输我赢、赢者通吃从来不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国人不搞丛林法则,重视济世救困、天下为公、自强为先,中国人的血液里没有侵略的基因。战争和对抗只能将人类引向灭亡,全球不少有识之士相信世界的未来在于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同和弘扬。中国式现代化兼容并包,容许更多人共享发展机遇,摒弃“你死我活”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主张以最大限度的包容协商合作来解决各种分歧和冲突,在国际关系中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合作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非排他,反对各种形式的干涉主义和霸权主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团结协作维护长期和平。“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15]“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16]

中国方案理性平和公道,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共处于一个家园,人类共存于一个地球。人类向何处去,是兴是衰,是稳是乱,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和作为。人类社会永远相互联系共进,应该珍惜共同的愿望和利益,寻求真诚的共处共赢之道。失去信任和信心,人类难以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问题,难以获得基本的秩序和共识,只能走向四分五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其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实现路径作出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思考解答,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不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17]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对于现代化的认知和实践,经历过曲折复杂的历程,西方传统的以资本为中心的各种现代化理论至今仍居主导地位。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世界观,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深度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论断、新战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达到了对于现代化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的科学认知和成功践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不拒斥世界各国在现代化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历史经验和共性规律,但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价值属性和制度优势。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结合历史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深化,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8]其一是人口规模巨大。这是基于中国历史形成的重要特点,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极其复杂巨大,连锁效应明显,在现代化历史上前所未有,对世界发展变化的影响深远重大。其二是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表明了唯物史观的主体旨归,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极分化、人与社会异化等问题,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价值立场和诉求。其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全面定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精神文化的重要驱动和支撑作用,强调社会要素、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协调互促。其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尊重和维护,力求促进资源环境的合理保护利用,保证生态循环,实现代际可持续发展。其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担当,我们真心实意倡导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更大范围内发展的共建共享共治,能够避免一些国家踏入“国强必霸”的惯性思维陷阱,避免其选择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给整个世界带来苦难后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9]上述内容从领导力量、道路选择、发展方式、民主政治、精神追求、公平正义、生态环境、世界愿景、文明形态九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领域的内涵和要求,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力求完成的整体目标任务。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体现了其与传统现代化相比的创新性要求。偏离这些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难以实现,甚至可能走样或被颠覆。从这些方面综合着力,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跳出对于现代化的各种简单化、孤立化、割裂化的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之后,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总的根本原则,明确了党总揽全局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走什么样的道路、以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力量为主导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等方面的根本原则。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发展理念、价值立场上的根本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所有规划推进是有意义、有定力、有支撑的,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是不断激发释放发展动力的根本原则,强调改革开放的长期进行时,防止僵化停滞,要在加强战略针对、确定战略支点、优化战略集成、提升战略效果等方面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并深化巩固。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应当体现的精神面貌上的根本原则,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和部署。

以上三个层面,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路径,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20]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抽象的概念演绎组合,而是基于严密科学理论论证、长期历史经验借鉴和最新实践验证的创造性洞见,是对现代化经验和规律的总结提升,吸收了思想史和实践史上的优秀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陈规旧轨,使得对于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从简单走向全面、从机械走向辩证,对于现代化路径的认识超越了资本本位,丰富完善了现代化范式的选择,实现了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综合创新,因而具有深远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2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主张,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其核心就是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人类命运与共,国际社会要团结合作。在现代化历史进程开启数百年之后的今天,关于现代化的迷思依然存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有待加快迈向现代化的困境之中,同时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发凸显,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待化解,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任务突出。西化论、自由至上论、自然禀赋论、文明冲突论、资源耗竭论、依附论、融合论、开放社会论、后现代主义等错误的现代化论调影响较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为认识解决现代化的深层次难题、“更加坚决地防范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22]提供了重要参照。中国提出的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等,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循环,而是尽力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更强劲、更可持续的不可逆转动力,为世界现代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国贡献。

西方一些国家依然在西方中心主义、文明冲突论等论调的支配下,以自己的认知和立场框定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试图将世界现代化始终限定于自身利益范围之内,造成了当今世界不少地区混乱不堪的局面,也使得世界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则在尊重文明自主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强调自信自立,通过自身努力探索文明交流协作的新共识,在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基础上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样本。中国式现代化所代表的文明道路,从来不强制输出现代化模式,但以新成效、新理念为世界上那些需要发展而又难以或不愿走西方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新参照。

注释

[1][20][2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第1版。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37页。

[3]李培林:《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4]M. Wishman and C. Butcher, "Beyond Ethnicity: Historical States and Modern Conflict,"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2, 28(4), p. 77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34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0~541页。

[7][8][18][1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22、22、23页。

[9][14][15]《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3~4、262、24页。

[10][11][13][16][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24、474~475、451~452、470、475页。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第513页。

[22]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2期。

责 编∕陈璐颖

A Scientific Insight into the Essence and Approach of Modernization

—The Unique Worldview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Peng Jinsong

Abstract: As the latest major achievement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adher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world history theory, breaking the inherent model of Western-centrism worldview. Advocating and pursuing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promotes to building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hence avoids the Thucydides' Trap of "big powers in seeking hegemony". Containing a series of requirements with five Major Principles and setting up the systematic and feasible goal for building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ory, as a major innovation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orld modernization, has revealed the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 of moderniz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globally, achieved the upgrading the modernization idea, strategy and pattern comprehensively, therefore initiates a new model for human progress.

Keywords: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worldview, world history, peaceful development, a new model for human progress

[责任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