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作为一种自源文字,至少从殷商甲骨文始,汉字就与中华民族一路同行传承至今。那么,汉字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到底起到了哪些维系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首先,汉字崇拜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关于汉字的起源,学说众多,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仓颉造字说”。《淮南子》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人们不仅把汉字的产生描绘成为惊天动地的大事,把仓颉也尊为造字的圣人。目前,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存在多处仓颉造字的遗迹,并定期开展纪念活动。联合国把每年谷雨这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把谷雨这天设立为“中国文字节”或“汉字节”。同时,在民间还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只要是写有文字的纸张都要崇敬珍惜,不可亵渎,废弃字纸都要放到“惜字塔(也叫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焚纸塔、字纸炉等)”焚烧。对汉字及其创造者的纪念和崇拜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信仰,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其次,汉字演变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汉字虽然经历了古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但其形体结构存在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从汉字构形分析来说,《周礼·地官·保氏》最早提出“六书”的概念,汉儒将其发扬光大,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分析字形、字义和用法的基本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清代考据学家进一步对六种类型内部进一步细分,使字形解构变得愈加繁复,失去了指导意义;现代学者又提出了“三书说”的意见。无论怎么分类,对汉字构形的分析理论实际上是一贯的,没有本质的变化,都是依据构形、字义、用法等对汉字进行的分类归纳。从汉字结体特征来看,随着汉字书写载体、工具、方式、审美价值的变化,汉字的书写性、规范性和符号性越来越强。一是汉字的笔画日趋平直规整,由古文字阶段的点、直、弧发展为横、竖、撇、折、捺、点等基本笔画,提高了书写效率。二是构成汉字的字根性的构件摆脱了古文字“左右上下”无别的状态,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右文说”的错觉。三是汉字构件的象形性加速消退,有些构件甚至直接用记号替代,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的功能更加突显。“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汉字形体的内在稳定,使其具备了“垂后”“识古”的必备条件,为中华典籍的传播和传承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再次,汉字教育维系和推动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是文明传承发展的根本途径,汉字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从古到今,汉字识字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的基础。从先秦的《史籀篇》到秦代的《仓颉篇》《博学篇》《爰历篇》,再到汉代的《训纂篇》《凡将篇》《滂喜篇》《急就篇》,这些识字教材都以单字相连按韵编排,在识字的同时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从南北朝开始,识字教材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等蒙学教材,把识字、儒家思想和各种传统美德教育融为一体,促进了智育与德育的进一步融合。汉字的基数是非常庞大的,一个人很难认识所有的汉字,字典工具书的编纂对汉字教育居功至伟。从《说文解字》到《康熙字典》《新华字典》,从《尔雅》《方言》到《释名》《广雅》,从《切韵》《广韵》《集韵》到《中原音韵》《洪武正韵》,字典从构形、字义、读音,对汉字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和归类,还逐渐形成完备的部首和韵部编纂字书的体例,使得汉字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无论对初学者还是已学者都有很大帮助。正是因为汉字教育的扎实牢固,才保证了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永续传承,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念才得以维系和发展。
第四,汉字规范化保证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交流和融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从秦始皇“书同文字”到汉魏唐宋的官刻石经,以及各种字典、词典、韵书的编纂,都在客观上起到了规范汉字的作用,并为当时的政令实施、文化交流提供了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法定的通用文字,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汉字规范化历程的延续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充分的理论依据。
第五,汉字使用群体的发展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文字是精神产品,使用的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早期汉字的使用群体主要集中于贵族阶层。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私学的兴起,大约在春秋末期,汉字的使用群体实现了下移和扩张,士人阶层崛起,把中华民族推向了“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之后,大量出土的秦代简牍证实,当时基层管理人员都有较高的识字水平。两汉时期,官学兴起,私学复苏,汉字的学习和使用群体越来越民间化,边陲戍卒书写的简牍、平民墓葬中的文字题记和刑徒墓砖等文物,证实汉字已深入民间,成为了天下公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最后,汉字书写艺术维系和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价值。汉字独特的构形特征使其具有天然的艺术性。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日益成为一门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还应该加一个“书如其时”。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书法的风格魅力不同,俨然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文字要准确记录和传递语言信息,书写准确规范是基础。不仅如此,写字还发展成书法艺术,成为一种美的追求,不仅后世有大量的石刻和书迹被当作范本去临摹,就连殷商甲骨上也留有摹写的痕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新时代,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还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作者:魏文萃,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本文是“汉文字对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2DWT08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