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积极引导,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与学生接触的第一桥梁,是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引路人,担负着引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新时期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具有重要意义。
“从一到四法”是按照大学生不同学年分阶梯理清管理重心、做好教辅工作。笔者历经十多年学生管理实践,总结应用“从一到四法”,带领四届学生获得了学校“考研先进集体”荣誉,年级考研率均超出学校考研平均水平,高考研率也拉动了年级的高质量就业率,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同居学校前列,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从一到四”中的“一”是着力做好大一新生的思想辅导工作
教育和人才是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质量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教育,对其明确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日常沟通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校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奋斗方向。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朋友,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引导其在与同学、朋友的接触中学会找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学会发现身边可爱的事物,继而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一到四”法的“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进入二年级的阶段,对新环境的好奇逐渐降低,故从学校课程安排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也有必要的驱动进行专业相关证书的考试。因此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把握好大二的时间,按需要考取各项等级证书,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走向正轨。
不同于高中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状态,大学更加自由、更加依靠自我管束,常常会使大学生们迷茫、放纵、沉迷游戏,因此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辅导员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邀请高年级的“学霸”分享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努力的方向。换言之,辅导员要重视高年级学生的带头作用,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往届优秀的人才,通过树立学生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
相对共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助于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感受到同伴的温暖,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共同学习中找到前进的目标。辅导员可以通过邀请优秀高年级学生进行讲座分享,或带领学生参与志愿者社会实践,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时间规划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一到四”法的“三”是帮助学生规划未来
大三正处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论是学生选择考研、考公或是就业都需要在大三时期做好准备,以便在毕业之前能够确定未来的走向。
立足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及时规划好未来,尊重个性化差异,为偏向考研的学生提供择校的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向偏向就业的学生提供较为优质的就业和实习机会信息,帮助学生筛选合适的企业,例如邀请优秀校友为学生分享就业经验,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帮助学生理清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使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并不断夯实基础。对偏向考公的大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国家的政策信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我国偏远地区的建设和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为基层的工作注入年轻的活力。
在这一阶段,辅导员要不断夯实专业课讲座和就业规划讲座的内容质量,帮助学生学有所获。要从激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入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获得多元发展。
“从一到四”法的“四”是做好学生的兜底工作
高校学生毕业之际辅导员要做好多方面工作。
一是统计学生毕业去向。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观反映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辅导员对大四学生就业状况的落实和未来发展的统计,是对高校教育成效的检验。
二是处理学生档案和各类档案的转接工作。处理好已经获得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就业Offer学生的档案转接工作,使学生安心、顺利升学与入职,使学生在即将离校阶段依旧能够感受到高校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今后反哺母校提供情感回忆。
三是指导与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对于还未确定工作和升学的学生,辅导员也要做好相关学习档案收集工作,主动与学生一对一沟通,了解学生的未来规划与就业安排,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人文关怀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或参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拓宽学生获取就业资源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鼓励还未有就业安排的学生积极参与毕业生参军和支教支农等事业,引导就业困难的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及时获取毕业生的就业动态。
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高校辅导员要从学生入校第一年开始发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开展工作,为学生珍惜大学时光、把握好学习生涯的每一天,做更耐心更细致的工作,最终将学生培养为国家栋梁之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 张国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