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性维度与人类文明意义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虽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轫于中国,但其所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世界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能够丰富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化”解释模式,而且能够为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视角,在理论层面上为改变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发展进路,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世界历史 人类文明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深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深入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推进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为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理论不仅要解释世界,也要改变世界。这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觉

现代化是指从“前现代”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逐步过渡的实践过程。中国现代化探索肇始于19世纪40年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这些历史性事件无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促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然而,这些运动皆以失败告终。这些运动之所以失败,没能改变中国命运,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些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没有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自觉并将其上升到理论自觉的高度。

在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过程中,无论统治阶层、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逐步卷入现代化的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也开始重视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甚至要认真学习并加以运用。有些先进人物甚至在现代化探索中注重中国的具体情况,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提倡国学思潮,“总体上还是愿意吸纳西方现代性,认同现代化,但反对抛弃本国文化,反对离开本国国情,反对照搬外国模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的探索者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没有达到实践自觉、理论自觉的程度,甚至所提出的现代化主张只是某种应激性的行动方略。究其根本是只求中国之进步发展,而不知其所追求的根本乃是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中蔚然成风的现代化潮流,亦不知中国发展之道路问题的关键就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抉择。

与之相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有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自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将自身的实践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积极要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自觉就在于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统一于现代化的话语之中,自始至终地以实现中国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动员中国人民自觉地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并不断地将每个阶段现代化实践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现代化理论。

从中国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本身有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的领导集体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现代化概念,并客观且科学地探求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就使用“现代化”概念指称中国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将“现代化”概念应用到“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领导集体基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考虑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目标构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第一次将中国和现代化概念联结起来,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由此,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由“现代化”概念到“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再到系统化了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跨越式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形成了理论自觉。

在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就中国现代化道路提出了系统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明确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科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性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性维度就在于其凸显了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丰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解释模式。现代化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经典的解释模式。这是因为现代化是地理大发现之后即世界日益联合成一个整体后,各个国家必然经历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国家都在或早或晚、或慢或快地以各种方式、各种形式参与到现代化进程当中。现代化作为由西方开始逐渐波及全球范围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全球性过程。因此,从客观上说,现代化发展逻辑内在于世界历史的一般发展逻辑之中。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归根结底就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不断交往联系中发展着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理论试图确定促进某个社会发展的要素,进而解释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由于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因而在现代化理论的解释模式上长期掌握话语权。西方国家对现代性话语的把控导致了世界历史解释模式的单一性。尽管现代世界秩序是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现代化只能走西方曾经历过的发展道路,更不意味着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乃至世界历史的解释只能基于西方文明的内在要素。实际上,西方国家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长久以来对非西方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虽然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世界文明既有的多元性发展和多样化表达被长期压抑。因此,对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破除西方中心主义中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建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理论成为现代化理论发展乃至世界历史理论解释的当务之急。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理清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植于世界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既是世界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历史的偶然。西方列强为开拓世界市场而必然要与古老的中国文明发生交流和碰撞。但在具体行动上,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初是基于一系列与西方国家的偶然性交往的历史事件的推动。因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必须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世界历史解释的新视角。现代化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经典解释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人口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解释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既非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开启的千万级别人口的现代化,也非19世纪末以来美国式的几亿级别的人口的现代化,而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提升世界人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和人口的平均素质,将带动中国贸易对象和合作伙伴的经济共赢发展,将广泛传播中华文明的先进成果和优秀文化,将为世界各国提供经济支持和人道主义援助,推动世界朝向文明和谐的秩序不断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拓展了中国发展道路的内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走照搬照抄全盘西化的死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就在于其作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践方案,打破了西方经典理论中以政治现代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破除了现代化话语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和“殖民主义”传统,提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人类文明意义

世界将向何处去?人类文明将选择何种发展途径?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以西方文明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世界文明秩序已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而以西方文明为模板建立起来的现代化理论不仅难以切中问题关键,还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西方文明冲突论只分析了历史和现实中的文明形态,未能对未来人类文明形态进行建设性的理论研究,并且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进程的广泛矛盾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停滞;西方后现代主义只应对了西方发展中面临的理性危机和异化危机,未能对现代化及现代性问题本身给出真正的解决之道,甚至还解构了人类文明的意义;西方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反思很难走出非此即彼的道德悖论,而且在处理人类文明和自然关系上体现出生态伦理现代性的缺位。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缺陷不仅暴露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还表明目前亟需一种可靠的现代化理论以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能够直面人类文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离不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自19世纪中叶,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潮流中相遇,中华民族自身的文明发展史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深度融合。人类文明朝向何处去的问题也和中国文明发展、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从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是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式现代化以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寻求人类文明发展的解决之道,最终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化表达,体现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统一,丰富了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形态。一般认为,现代文明的发展肇始于17-18世纪的欧洲。这一时期恰好是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繁荣发展的时期。由此,在西方世界的现代化话语中,人类文明的现代化被当作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类文明的最终形态被当作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世界历史发展表明,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一定按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完成,人类文明发展的最终状态也不仅仅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继承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人类的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并坚持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走向胜利的论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根本上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价值取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社会发展目标;“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发展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对外交往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理念土壤,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现代化理论的话语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华烙印的文明要素,进而促进人类文明多元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人类文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普遍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野广阔、内涵丰富,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丰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解释模式,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设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设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增强战略的稳定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设还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②[意]阿尔伯特·马蒂内利、何传启编:《世界现代化报告——新时期的现代化和多样性》,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责编/常妍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