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以新型城镇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除了以人为核心这一宗旨,从具体内容来看,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推进循序渐进、空间多元、人文、智慧、绿色的城镇化,就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镇化。

如果把经济发展分为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六个阶段的话,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们基本走完了前四个阶段,在实现第二个奋斗百年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完成第五、第六个发展阶段,特别是在2035年前走完第五个发展阶段,并开始向第六个发展阶段迈进。这也就是从高品质物质需求向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转型,从富裕向共同富裕迈进。

从世界发展来看,人类恰好处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转型期。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有机耦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可能对国际关系确定性造成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我国城镇化与现代化面临的最主要背景。

在这样的新背景下,我国城镇化空间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东、南、西、北、中各大区域优势,形成合理均衡国土空间布局。这需要形成以超大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和区域发展,在全国形成由城市群组成的城市网络,形成“百市千(县)城万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同时,进一步促进人口与区域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相匹配。这就需要推进城乡统一户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通过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

人们为了美好生活来到城市定居和工作,宜居健康、安全韧性、智慧高效是新型人居环境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要以科技文化为动力,优化资源环境配置,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和人口聚集,促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科教智力资源富集城市和地区,则可建立国际科技创新和国家战略科技中心,设立一批国家实验室支撑高端产业发展。如此才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前沿科技和“卡脖子”技术领域举国攻关,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作者:刘治彦,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