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网评配图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夯实人才资源“支撑力”,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三点共同发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墨子号”“奋斗者号”上天入海,北斗组网、复兴号驰骋大江南北,到重大产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有力支撑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再到“互联网+”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改变亿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国不断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新跨越,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驱动作用日渐凸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是关键。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倡导创新文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解决“卡脖子”技术上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努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使科技创新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劲“驱动力”。

夯实人才资源“支撑力”。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新时代以来,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得到历史性跃升,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些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取得,与各行各业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密不可分。人才资源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性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栽培大树”和“选育新苗”双轮驱动,以高校、国家实验室、科研项目等重大创新平台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同时在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弘扬科学家、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鼓励更多社会人才投身创新创造,开展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评选,充分营造爱才、尊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我们坚守制造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做强制造业的力度必须加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我国巨大规模的市场优势,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强重点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和装备核心技术攻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另一方面,需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破更多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加大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让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作者:易佳)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