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基于智慧管控应用夯实城乡安全发展基础的路径

——以浙江省余姚市“姚安宝”智管项目为例

安全是城乡发展的基本要素,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城乡的发展往往与其风险隐患相伴而生,城乡安全已经成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在数字化改革趋势下,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手段,紧扣发展基础要素,有效应对城乡发展变化、防范安全风险、弥补城乡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和短板,从而推动城乡安全系统性工程建设,有力保障城乡安全运行和安全发展,是一项重大课题,更是一条事半功倍、破茧蝶变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市聚焦居住出租房屋安全管理为突破口,创设运行“姚安宝”智管项目,自下而上突围城乡安全管理结构性困局,为探索夯实城乡安全发展基础的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智慧管控应用之于夯实城乡安全发展基础的要义

(一)城乡安全发展的内涵

城乡安全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和对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首先,2018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提出“切实把安全发展作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落实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及相关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这对国家城市安全发展提出了标准、指明了方向。其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就农村安全隐患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落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再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因此,要确保城乡安全发展,就要不断提升城乡安全治理水平,这也是维护公共安全、增强人民福祉的应有之义。

(二)出租房屋在城乡安全发展中的基础性位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行业的发展,出租房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房屋属性上而言,除自用空间带有私密性以外,其上下左右由于共有、共用部分的结构连接,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空间,其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出租房屋还带有群居属性,如果使用不善,影响民生秩序;从安全要素上而言,房屋结构某一部分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影响左邻右舍,所以具备公共安全的特征,一旦发生火灾、倒塌等安全事故,必然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并引发公共安全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从地区环境、人员流动性、房屋使用性质、群体素质等层面上而言,出租房屋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城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影响城乡安全。所以,出租房屋安全是一个千丝万缕的社会问题,是引发矛盾纠纷、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的一个权重因子,是城乡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出租房屋安全智慧化管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扭住城乡安全发展的抓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城乡安全治理水平的根本要务,要从源头上做好辨识、防范、化解城乡安全风险的工作。作为制约城乡安全发展因素之一,出租房屋安全暴露的风险隐患多、涉及的社会问题深、触发的事故影响大,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尤其是针对出租房屋安全的突发性事件事故,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畅、响应不快,有效预防、发现和处置等管控能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亟须在正本溯源、变革重塑、夯基赋能等方面破解困局。只有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实时监测更新的管理和协调系统,打通层级、联动各方,开辟智慧化管控途径,才能加快推进安全发展的数智化、现代化转型,有效补齐出租房屋等社会基础安全管理的短板。

二、“姚安宝”智管项目的定位和应用

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级市余姚市,该市在册流动人口63万余人,占实有人口的42%。全市共有居住出租房屋1.29万余户、52.8万余间,其中3人及以上出租房屋6.4万余户、10人及以上出租房屋1.4万户,城区出租房屋约26余万间、占比48%。为精准管控出租房屋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该市对全市所有用于居住或兼用作居住的出租房屋(旅馆业客房、民宿、医院病房、学校和企业自建宿舍及公共租赁住房除外)创新实施“姚安宝”智管项目。该项目通过架设信息采集网络、研发应用智慧平台、建立智治协同机制,创设了一套覆盖“检查、发现、上报、整改、验收”等管控环节的全流程、闭环式、数字化智慧监管模式。

(一)以“溯源治理”为指向,明确定位需求。居住出租房屋安全,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漏洞缺陷”,究其根本都逃不过人的因素,未能从源头上把安全意识、制度规范落在实处是占比最大的成因。从房东自我管理角度看,出租房屋涉及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食品安全、燃气安全等多类型安全,房东对于如何落实自身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往往无处下手;从网格员协管角度看,存在“三不”现象,即不愿查、不会查、不敢查;从政府部门监管角度看,存在“三多”现象,即数量多、构成复杂、问题多样,变动多、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断层或盲区;冗余多,相关职能部门突击式检查多,而日常性安全防范提醒和指导较少。所以,“姚安宝”智管项目创设需求聚焦在主体增强、意识增强、嗅探增强、责任增强和联动增强的基础上。

(二)以“姚居码”为前端,建立监测入口。运用“二维码”技术,打造“姚居码”,做到全市出租房屋一房一码、全域覆盖。租住流动人口使用手机微信扫描出租房门牌上的“姚居码”,无需输入所在地址,自拍人像照片及手机号码即可完成申报。该系统自动进行比对,将需处理的信息通知网格员(协管员),再根据通知内容进行操作。依托“姚居码”的自主申报功能,通过房东在“浙里办”自主更新、网格员(协管员)手机APP月度更新的方式,收集全市出租房屋地址、房东姓名、承租人姓名、地址、经纬度等静态数据。同时,根据公安机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格巡查等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形成出租房屋安全动态数据,共同构建出租房屋数字化安全档案,搭建全市出租房屋安全数据舱。

(三)以“姚安宝”为中台,搭建智慧系统。依托“姚居码”系统研发“姚安宝”,把全市新增及存量居住出租房屋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监管。建立相关算法模型,以房屋类型、公私属性、隐患类型、历史信息、检查记录等为影响因子,自动形成出租房屋标准化检查清单。“姚安宝”打通“基层治理四平台”实行协同治理,针对出租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视频、图文的形式精准推送给全市相关村社组织、镇街安全管理部门。根据部分区域存在的同类隐患或多发事故,协同职能部门加强整改指导和学习培训。借助系统集成汇总,生成各类出租房屋的安全数据“一览表”,便于在基层管理过程中生成汇报表单、汇总数据、监测趋势,助力统筹防消风险隐患。重构出租房屋隐患整改流程,搭建风险隐患分级、分类、分部门整改机制,将不同的隐患精准推送至各主管部门进行监管整治,落实闭环整改。对每一项系统事件建立流程闭环,依托系统运行实现全市居住出租房屋隐患巡查、发现、上报、整改、反馈流程化管理。

(四)以“多跨场景”为交互,强化智治协同。建立“数字化安全档案、标准化检查清单、精准化信息推送、安全风险自动赋分、风险隐患闭环整改”等多跨场景应用,在物理层面贯通安委会(应急管理)、政法、社会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城管)、消防救援等职能部门职责履行,实现职能部门资源手段指向出租房屋隐患发现、整改、治理、防控的交互协同。结合系统应用,实行居住出租房屋准入制度,新增居住出租房屋全部通过“姚安宝”系统进行网上备案,由属地村(社)级审核、镇街有关主管部门分类踏勘审核、镇街主管审批准入,后续配套实施监管检查及承租人、相关单位信用联合惩戒制度,推动市域统一、综合、完整的安全管理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建立。

(五)以“四色管理”为枢纽,突出精准管控。居住出租房屋隐患在“姚安宝”内匹配颜色,实施“四色管理”机制进行赋分评级。对检查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积分30分以下的出租房屋匹配为红色,责令停止出租,待整改完毕并通过验收后方能出租;对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积分30—50分区间的居住出租房屋匹配为橙色,将责令房东限期整改,对未进行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将停止出租,待整改完毕并通过验收后才能予以出租;对检查中存在个别隐患,系统积分50—70分之间的居住出租房屋匹配为黄色,定期进行复查,待隐患整改后匹配为绿色;对符合安全条件,积分70—100之间的居住出租房屋匹配为绿色。明确各乡镇街道网格员为居住出租房屋日常巡查和隐患上报的责任主体,结合系统房源“四色管理”,开展匹配检查整治措施。对隐患整治难度大、需要采取联合执法或超期未能整改的,通过“姚安宝”系统推送上报镇街工作小组开展联合执法。

三、智慧管控应用推进城乡安全发展基础建设的路径建议

2022年以来,浙江省余姚市依托“姚安宝”智管项目的深化应用,取得了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成效。其中,利用“姚安宝”针对10人以上和3人以上居住出租房屋安全隐患实施排查整治,排查居住出租房屋77153户,整治率和验收率均为100%。“姚安宝”常态运行以来,火灾等安全隐患风险得到大幅压降。2022年,该市居住出租房屋火灾警情同比下降24.29%。推动和确保城乡的安全发展,离开基础要素安全管控,安全发展就成为“空中楼阁”,如同树木无根、清泉无源。通过“姚安宝”智管项目的探索实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做好基础要素安全管控,也为城乡的安全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与方法。

(一)抓好智慧管控应用与基础要素安全的结合。从应用导向上,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应用、智能终端等数字化技术是智慧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呈现,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城乡基础要素安全数字化的系统设施,并以此达到对现实基础要素安全状态的快速管理、迭代更新、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撑;从应用设计上,基础要素安全的保障是智慧应用的前提和基础,需要从被动“遇见”向主动“预见”转变,从安全感知、安全运维、安全闭环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保障;从应用功能上,以“姚安宝”智管项目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建立基础要素对象风险识别数据库,形成安全风险清单,可以提供在城乡运行过程中,对基础要素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全面评估安全风险,不断更新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出预警提醒,提高城乡安全性能,有效减少、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二)抓好智慧管控应用与多元协同机制的结合。智慧管控应用于城乡安全发展重要的原则是泛在,即更广泛的参与、更持续的在线、更实时的交互。按照“姚安宝”智管项目的管控运行逻辑,其以数字化为主体,建立“分布式数据协同——即时性传输转化——智能化监督管控——集成型联勤联动”智治闭环,为居住出租房屋风险隐患感知防控提供支持,与人民群众、社会单位、职能部门在安全场景上联结贯通,实现风险感知灵敏、多元主体参与、安全状态透明、事务运行快捷的最佳治理效果。鉴于此,通过数字化改革感知、挖掘和分析基础要素数据信息,了解掌握存在问题、评估风险影响状况,建立智能应用系统以支持更快速、更准确的决策,联动聚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等力量的共建共治,是智慧管控应用助推城乡安全发展的一项关键效用。

(三)抓好智慧管控应用与安全信用体系的结合。安全信用是针对安全生产信用缺失问题,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总体架构的一种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智慧管控手段的应用,在开展具体管理工作中,依据各业务维度数据,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安全信用肖像的刻画,成为传统征信体系的有机补充,且具有数据源广、实时鲜活的特点。“姚安宝”智管项目将承租人、相关单位在出租房屋安全上运用资格准入、“四色管理”、信用联合惩戒制度等,充分说明数字化改革使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适用于丰富的场景,与基层管理结合更加紧密,尤其是通过联合奖惩使得违法、违规、失信成本大大提高,信任成本、管理成本、机制成本大大降低,使安全信用成为社会基本规范的速度大大加快,成为城乡安全发展新的突破口和推动力。

(四)抓好智慧管控应用与优化营商环境的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是城乡安全发展的重要成分,城乡安全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石。优化营商环境同城乡安全发展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双向促进。基于智慧应用实施基础要素管控,实质上是依托技术赋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具体举措。智慧管控利用技术手段,把城乡安全基础要素通过数据信息鲜活起来,具化安全状态、要素形象,推动构建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的城乡安全发展新模式,加速城乡安全管理领域的智慧化进程,构建全新的公共服务体系与治理结构,更多地提升社会大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余姚市公安局 蒋洪杰 吕旭栋)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