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以乡旅促共富的“仙居探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仙居县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建坊赋能,政府引导、突出特色,社会推动、动态管理,产业为基,多元发展,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为各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和样板。

“乡旅促共富”的背景:“五个不足”亟待破解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村旅游从“一张桌子,几条板凳”的农家乐起步,逐渐发展壮大,成长为国内旅游业重要的一支。尤其自2013年以来,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目标。一座座田园变身“乐园”,乡村旅游产业“带火”美丽乡村建设、“点亮”乡村振兴梦,并成为各地共富路上的“靓丽风景”。但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五个不足”:

一是资源利用不足。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田园风光、乡村民居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对乡村文化和传统民俗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重视。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相对缺乏,相关业态主要分布在核心景区一带,过于依赖核心景区辐射,乡村旅游发展不均衡,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是产品创新不足。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上,多数产品较为单一雷同,同质化趋势较严重,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和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此外,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村一级在乡村旅游发展上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市场意识,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几年的疫情导致游客起伏较大。

三是规范经营不足。由于资金和人才缺乏,一些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自发性和盲目性。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许多居民旅馆、餐饮店等项目无证经营的现象仍有存在,乡村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不足,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地方在主体定位上,原来以投资合作为主体,村委仅做管理维护身份参与,导致收益分配不合理,投资者和经营者获益,资源提供者没有收益或收益较少。

四是规模发展不足。由于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多数乡村旅游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开发不够有序、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此外,共富的覆盖面不够广,对无劳动力人群或微弱劳动力人群的参与不够,全体村民的参与度不高,导致经营者与村民容易产生矛盾,推进村集体建设项目与村民产生利益冲突,乡村旅游发展受到影响。

五是政策引导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旅游文化的理解不够全面,忽视了乡村旅游建设的整体性,对乡村的建设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同时,政策奖励主要指向乡村旅游硬件建设,往往忽略了在后续发展上的引导,乡旅促共富的政策引导力度不够。

仙居县地处浙江东南,全县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3个街道,311个行政村21个社区,总人口51万。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是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公园试点,森林覆盖率达79.6%。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158平方公里,形成了“山、水、林、泉、田、古”六大特色资源和“一轴四板块”的全域景区化布局。早在10多年前,仙居就有许多农家乐伴随部分景区的开发兴盛起来,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后,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是迎来繁荣机遇期——一部分农家乐改造升级,民宿经济萌芽发展,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山村也逐渐增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和特色。

但是,以上乡村旅游发展与共同富裕脱节的“五个不足”问题,在仙居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仙居县委县政府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引领,以入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浙江省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试点县”为契机,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禀赋,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推动、充满活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支持乡村旅游助力强村富民。

“乡旅促共富”的做法:“四项举措”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建坊赋能。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难点重点。仙居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依托全域党建联盟,深化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构建党组织领着跑、村两委携着干、党员带着做、群众跟着富的共富新模式,有效推进县内外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与乡村旅游资源要素精准对接,全域开展“共富工坊”建设,全面促进共同富裕。这里的“共富工坊”,是指以促进农民就近就地灵活稳定就业为目的,把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环节布局到农村,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工坊,村集体、村民和经营者共同参股,共同引进文旅、文创项目和人才。通过“建坊赋能”“吹哨报道”“共富驿站”等举措,以乡镇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为核心、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为单元,形成“1+X”多元订单派发模式,实现乡村旅游工坊全链条建设、管理和运行,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综合赋能农民近距离、新模式、多渠道就业增收,点燃乡村共富“引擎”。目前,仙居县已建成“农旅融合式”“产业赋能式”“品牌带动式”“电商直播式”“来料加工式”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185家、共富驿站210个,20个乡镇街道、76个县级职能部门、118家金融企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入盟联村到坊,超额实现“带动就业一万、户均增收一万”两个一万目标。工坊成为区域党建联盟在当地的“落脚点”,有效链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文化与旅游、产业与订单,深度整合党组织、企业、农户三方力量,成为先行探路“未来乡村”共富新模式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政府引导,突出特色。一是出台《仙居县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调整政策结构和奖励方式。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旅游宣传推广、旅游规划、旅游人才培育、旅游节庆活动、政策兑现、旅游项目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补助、新业态培育以及能够促进或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其他项目。二是发布《关于开展乡旅共富样板村创建工作的通知》,以“村强民富”为总体目标,立足仙居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突出游客增量、村集体经济增长、带动农户增收等目标导向。采取自主申报、公开竞争的方式,组织行政村申报创建乡旅共富样板村,同时鼓励多个行政村联结共建、抱团协作,打造组团式乡旅共富联合体。经专家评审和综合考量,双庙乡括苍村、白塔镇感德村、横溪镇垟庄村3个村入选乡旅共富样板村创建名单,各获得创建启动资金30万元。三是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加强指导和监督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帮助村子做好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相结合,突出地域性、个性化特色,避免同质化。鼓励国企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当中,神仙居旅游集团利用自身优势与各乡镇、农村开展合作,打造本地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神仙大农”,以“帮农民卖好东西、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为初衷,通过平台与村党组织对接产销统筹、镇村党组织前置质量把关、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农户负责标准化种养等方式,将以往小农户自产自销、松散型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生产营销模式转变,实现品牌创建、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赢。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培训会,围绕民宿经营、村级旅游发展、市场营销开展系统培训,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近5年统筹资金2685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奖励,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累计建成省AAA级景区村庄34个、AA级景区村庄42个、A级景区村庄66个,旅游厕所41个,生态停车场3个。2021年,开通省内外旅游直通车线路160条,游览人次达23.29万。神仙居景区全年团队游客总计41.9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16%,全年团队比达30%。

——社会推动,动态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投资建设高端民宿,既能吸引更多游客,又对当地民宿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当地民宿的整体水平。同时,帮助村子进行带货,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与旅游公司或专业旅游团队开发合作开发特色产品。此外,开展乡村旅游发展情况阶段性评估,对创建工作稳步开展、发展成效明显的村兑现中期资金40万元;对中期发展与预期目标有所偏差的村,要求整改完成后再行兑现;对创建工作严重滞后、中期发展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大、发展成效不明显的村,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创建资格。两年创建周期结束后,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验收评定,对评定为优秀的每村奖励300万元,评定为达标的每村奖励150万元。

——产业为基,多元发展。仙居县建设“共富工坊”不仅是为了把产业链布局到农村,为村民提供便利的赚钱渠道,更要挖掘农村现有的资源,培养特色产业,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带到农村。比如,为化解山区村“有田没人种、有货卖不出”的资源不对等现象,朱溪镇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邀请8家单位参股筹建,招引企业入股,充分整合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建立了2300余亩的浙东南最大的工坊——红企联村“千亩共富坊”,推动发展杨丰山稻米产业。同时,牵头整合杨丰山村周边11个村子的农产品资源,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结成“红色联盟”,串联起一个整体的发展集群,凝聚杨丰山片区发展合力。预计常态化运行后,将为朱溪镇增加“家门口”就业岗位200多个,大米产量增加36万斤,增收450多万元。再比如,在拥有仙居县最多“淘宝村”的下各镇,搭建“新农人工坊”平台,通过开设摄影实操、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等课程,为创业电商户提供扶持;定制培训套餐,把年轻的农村党员培养成“红色村播”“带货书记”,目前开展特色水果直播带货实操培训21场次,培训“新农人”480余人次。

“乡旅促共富”的启示——“四个推进”彰显价值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仙居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坚持党建引领、建坊赋能,政府引导、突出特色,社会推动、动态管理,产业为基、多元发展,开辟了推动乡村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道路,为各地以乡村旅游促共同富裕提供了借鉴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四个推进”。

第一,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奠定“共同富裕”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仙居县充分盘活乡村闲置民房、土地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尤其是对乡村文物遗迹、乡土建筑、乡村文化、风物习俗等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活化利用,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度假、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开发出多种主题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创业,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把乡村旅游业作为当地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来重点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让“农产”变“产品”,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第二,推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开启“共同富裕”新局。仙居县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把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相结合,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植入、功能创新、数字化运用等手段将乡村旅游产品与多种创意相结合,对田园风光、农产品、乡村民居等进行创意提升,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同时,拓展开发新兴旅游方式,把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开发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与一产、二产的有机融合,形成产业整合联动的品牌体系,直接或间接带动乡村消费提档升级,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价值大大提升,进而开启“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第三,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形成“共同富裕”合力。仙居县在乡村旅游管理过程中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加强指导和监督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科学引导与合理约束并举,鼓励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规范经营者行为,保证乡村旅游产品的服务水准。此外,制定完善关于生态保护、资源配置和竞争秩序等规章制度,以协调各乡村经营主体和实现乡村中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形成“共同富裕”合力。

第四,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规模发展,对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发展质量至关重要。仙居县依托重点景区、镇村周边等,将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配套、服务设施与环境优化等措施,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拓展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并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由点状分散走向区域集聚发展,增加规模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依托村庄联合体模式,整合资源抱团发展,通过“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集聚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典型案例:

白塔镇感德村:做足水文化文章,吸引高端项目落地

感德村地处仙居县白塔镇中南部,环神仙居景区核心地段,毗邻韦羌溪,位于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内。村庄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人口1565人,耕地930亩,山林3660亩,依山傍水,山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感德村不断挖掘仙居境内有名的峰丛绝壁、幽谷飞瀑、漂流滩林等风景资源,主推水文化主题,推出了嬉溪水、摸螺蛳、玩石头、网小鱼、冰西瓜等12种“趣游感德”的玩法,打造水旅感德、农旅感德、文旅感德等多个主题,艾绿芳香度假小镇项目、悦榕庄(悦柳)、融悦等高端品牌酒店相继落地。村集体收入每年翻番,从10多万涨到14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获得了省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省卫生村、省绿化示范村、省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

横溪镇垟庄村:提高乡村旅游的体验性与参与性

垟庄村位于横溪镇东北角,东至灯笼山,南至322省道2.5公里,西至上连寺,北靠白冠山景区,共312户,总人口1176人,村域土地资源887亩,山林资源3341亩。近年来,该村合理规划,突出特色,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开展赏花、爬山、农事体验、森林浴、露营、野炊、垂钓等活动,强化特色,树立品牌,满足游客需求,使旅游活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新颖独特的旅游产品,对各种特产进行包装和加工,设立可参观窗口,通过前店后厂的形式,由讲解员详细讲解,让游客参观了解,亲自品尝或参与制作,大大增加了的购买率,形成旅游观光、农业生产、特色农产品、康养休闲一体的纯天然生态农旅融合线路,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村民人均年收入约5万元。

双庙乡括苍村:深挖“翁森文化”,发展全产业链

括苍村位于双庙乡东部,距离仙居县城20公里,距离台金高速下各出口8公里。共242户、829人,其中党员34人,耕地面积767.9亩,是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垃圾分类示范村、2A级景区村庄,也是宋末元初著名诗人、教育家翁森的故乡。该村深挖“翁森文化”,依托投资近5亿的海亮集团农业观光体验基地,带动括苍村研学教育、特色农产、农耕体验、电子商贸等产业链条式发展。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共同富裕项目,快速推进翁森故居配套服务和翁森故里旅游服务中心项目,通过变资源为群众收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共同富裕示范村,获评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2021年度浙江森林氧吧等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试点。(潘天虎 王雷)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