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摘要】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工智能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涌现出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有鉴于此,应破解AI数据隐私威胁,“安心”消费促增长;捍卫元宇宙世界的消费者版权,开辟消费新业态;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权益,升级健康产业,拉动新需求;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消费迭代升级。由此,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抓手全面助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有利于形成强大稳健的国内市场,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 扩大内需 隐私 版权 健康品牌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才能充分释放个人、家庭的消费潜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023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提振消费信心”。通过保护新时代下的消费者权益,不断激发消费活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体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解决新形势下消费新问题,满足消费者的美好需求,有力撬动消费需求,从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

破解AI数据隐私威胁,“安心”消费促增长

2023年,全球AI领域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ChatGPT。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了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作为一个具备问答、文章撰写、绘画等多方面能力的对话式机器人,ChatGPT强大“超能力”的背后,是天量的训练数据与庞大的算法模型,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ChatGPT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侵犯个人数据隐私、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商业机密、产品虚假宣传、网络购买诈骗等系列问题。

一方面,ChatGPT与用户对话的数据需要被存储在开发者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或使用的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库中。在人机交互问答中,提问者与ChatGPT分享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可能被用于未来算法模型的训练中,含有个人信息的问答内容很可能成为模型训练的基础语料库信息,这使ChatGPT输出的内容包含用户提供的个人信息以及重要数据。这也就意味着,ChatGPT底层庞大的数据库信息中,很可能会侵犯到一些用户的隐私。另一方面,ChatGPT还可能被用来生成虚假信息或恶意软件,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通过来自社交平台的数据对ChatGPT进行模型训练,可能生成虚假信息、诱骗信息等,破坏网络舆论生态。而且,不法分子有可能以较低的技术成本盗用他人虚拟形象、冒充他人身份,还可能会收集个人敏感信息,并诱骗受害者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进一步导致网络诽谤、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ChatGPT引发上述数据隐私威胁等系列问题只是一个爆发口。实际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众多网络渠道产生的数据隐私争议以及算法歧视等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消费者点击互联网和使用社交媒体时,不管是发布照片、点击广告链接,还是观看在线视频,其个人及活动信息有可能被平台或厂商存储。消费者信息被收集或泄露盗卖,用于商家对消费者进行“算法歧视”。对于用户而言,算法歧视问题侵害用户的个人权益和自尊感。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算法歧视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经济受损,比如信息推送不精确、广告投放对象存在偏差等问题。另一方面,算法歧视会通过影响用户满意度而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声誉。因此,算法歧视问题对用户和企业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另外,算法“黑箱”等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导致歧视现象潜藏得更加深入而不易被察觉,也给治理算法歧视问题带来了新挑战。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杀熟便是算法歧视的典型现象之一。这种企业“杀熟”现象的本质是通过算法筛查,对用户群体进行分类,形成一套端口多套服务的模式,企业利用消费者交出的个人数据反过来对消费者实施歧视对待。“杀熟”现象说明企业对消费者权益构成双重侵害——信息或数据权,以及公平交易权,但它却广泛存在于购物类、旅游类、打车类等APP。此外,金融借贷平台借贷歧视、人工智能相貌歧视、AI机器人发表歧视性言论等算法歧视问题也纷纷涌现。可见,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和“反歧视”权益没有得到足够的法律保障。

在数据成为重要资源的新时代,消费者隐私和数据合规问题是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面对的重要伦理问题之一。为了应对ChatGPT及算法歧视带来的个人隐私信息威胁,亟须加快数据合规建设,严格审核数据来源,强化数据的使用管理,在人工智能设计中嵌入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机制。而且,需要加大人工审核服务在数据审核方面的投入,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体系,最大可能地合规合法使用数据,同时减少不真实信息的输出,全面保护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合法权益,让消费者能够真正意义上“安心”消费,从而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者需求。

捍卫元宇宙世界的消费者版权,开辟消费新业态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的火爆也带动了NFT的快速发展。NFT作为Web 3.0时代大热的产物,在售卖过程中因其金融化属性以及年轻消费者的炒作心理而出圈。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质化通证,实质是区块链网络里具有唯一性特点的可信数字权益凭证,是一种可在区块链上记录和处理多维、复杂属性的数据对象。虚拟空间的每一件数字音乐、数字图像等数字作品均具有被标记的唯一“身份”,NFT就是验明其真实身份的“钥匙”。

数字藏品是国内对于NFT的本土化称呼。一个数字藏品可以快速实现身价倍增,从几十元、上百元的藏品跃升为万元“爆款”。如今,数字藏品市场也火爆了起来,似乎进入了一个万物皆能成为数字藏品的时代。国内蓝色光标、疯狂体育、汤姆猫、中青宝等上市公司陆续上线数字藏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数藏平台已超百家,数字藏品具有重要的消费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一时之间,数字藏品成为一股新的消费风向。

元宇宙世界的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网络购买、消费行为全过程应该享有的权益,以及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企业收集、处理并用来获得营业收入时应该享有的权益保护。如何捍卫元宇宙世界中针对各种新形态产品的消费者权益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数字藏品等新形态越来越普遍时,消费领域出现了系列新问题,亟需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延伸到数字化空间。尤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版权保护就提出了新的要求。NFT数字藏品是元宇宙世界产品的代表,其所衍生出的消费者版权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热议。

NFT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的事物,无论是新技术与产品的融合,还是合规管理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都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版权风险。比如,在制作、生成NFT数字艺术作品的流程中,容易产生虚假、版权侵犯等问题。虽然区块链可以解决数字艺术作品链上信任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其上链之前的信任问题。这意味着NFT数字艺术作品可以是伪造的,用户可能先上传侵权作品,并将其制作、生成为NFT后销售。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加密货币钱包连接加密货币市场,以铸造NFT。也就是说,NFT无法保证作品的上链人与作者是同一主体。NFT虽然可以记录艺术品交易的流程,却无法证明作品上传者就是作品的原作者,这无形中增加了版权原作者被侵权的风险。

数字时代涌现出诸如NFT数字藏品等新型的消费业态,呼吁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引进新技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这样才能推动更多消费新业态的诞生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通过立法形式明确NFT数字作品的版权性质与财产性权利,出台针对这一新市场的相应细化政策文件。另一方面,平台是控制数字藏品风险的重要主体。平台应严格依法履行义务,承担更高的审查注意义务。平台不仅需要履行一般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还要建立一套知识产权审查机制,对平台上交易的数字作品的著作权严格仔细审查,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数字藏品时,应当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有些平台上发售的数字藏品价格忽高忽低,或是平台时常发生技术安全漏洞,就需要警惕是否坚持冒险购买。总之,平衡政府、平台、消费者以及各种市场主体间的效能,全力保护消费者的版权权益,是实现NFT这一新业态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权益,升级健康产业,拉动新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权的基础,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是人们的基本权益,通过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要路径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多样化、新型化的健康诉求。健康产业是内含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民生等重要功能。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应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从消费供需两端入手,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健康发展,将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新的增长点。而大健康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在国家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大健康产业不仅有益于社会民生和人类福祉,而且还有利于消费升级和扩大内需。由此,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是扩大内需,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权益的关键着力点。具体而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升级顶层设计,完善健康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战略转型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政府应尽快制定健康产业的专项改革规划,为优化健康产业结构升级框架顶层设计、协助加速实现健康产业弯道超车奠定政策基础。在地方层面,依托各地的资源禀赋向健康细分领域精细化布局,着力开发特色示范项目(如颐养宜居、养生旅游小镇等),加快形成“协同有序、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健康产业集群,为扩大和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产业集群和企业资源供给基础。

第二,推进全领域智慧健康,赋能健康产业数智化蝶变。健康产业携手互联网破解转型困局,谋求健康服务“共享化、智能化、异质化”新升级,共创互联网健康新模式。其一,完善健身场馆信息化建设,丰富智慧健身服务形式。落实健身场馆器械线上预约制度,构筑在线全民健身社群,开展云端交互式健身赛事。积极培育居家VR游戏健身、虚拟教练指导等新热点新模式。其二,增扩健康旅游形态供给,深化旅游数智改革。引进VR、AR等高新视觉科技,优化养生休闲游项目的智能力与沉浸感,聚力打造健康生态线上旅游地图,促进健康旅游消费提档扩容。其三,完善“5G+智慧医疗”云平台,推进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5G网络和人工智能在医疗辅助、医学影像、疫情防治等场景的落地应用,逐步激活健康产业增量空间。同时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重构医疗服务模式,推进“线上轻问诊,线下深治疗”全流程服务,跑通“医、药、险”业务闭环。让数智化渗透于“健康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实效、真正造福民众,有效促进线上健康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第三,深耕新旧健康产业融合升级,撬动新型服务业态需求。瞄准产业融合突破点,新老业态协同化转型。挖掘中医在康复疗养、保健养生领域的融合突破口,开发中药养生、天然温泉、森林氧吧、田园康养等“游憩疗养”四合一的创新融合项目。着力布局涵盖胎儿到老年全周期,贯彻“预防、诊治、疗养”全流程,辐射身体心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条。积极拓展健康服务融合应用新场景,为健康服务产业的转型“出雏形、打样本、开好局、起好步”。化传统医药与新兴服务“相争博弈”为“合作共赢”,打好协同转型“组合拳”,实现“1+1>2”的聚力效果,切实推进新旧健康产业融合升级创新,从而释放和激发人们对数字时代健康服务消费的新型需求。

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消费迭代升级

202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中国品牌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大的发展目标。为了响应建设高质量品牌的目标,企业争创消费者信赖品牌的社会氛围需要更加浓厚,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品牌的追求和向往,从而实现消费需求品质的升级,从更高战略、更深层次扩大消费需求,激活高端消费的深层次潜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高质量品牌,以实现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

首先,深入开展中国“老字号”高质量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传统品牌中的顶流精品和“百年老店”。统筹开展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认定,完善老字号名录体系。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同时,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宣传推介国货精品,增强全社会的品牌培育和发展意识,在市场公平竞争、消费者自主选择中培育更多享誉世界的国货品牌。如今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引领时尚的国潮品牌由衷追捧,这更加需要中国企业在国货品牌发展上不断创新努力,以满足青年消费者对品牌高质量、新风尚的需求。

其次,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争取在国际上涌现一批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中国品牌领军企业,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国际知名品牌。促进民族品牌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可见,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才能更好满足不断向上升级的高端消费需求。创建世界一流品牌的目标可以通过打造全球样板产业来实现。所谓全球样板产业是指能在全球市场拥有绝对市场份额优势、技术领先和品牌美誉度高的产业。全球样板产业要在全球消费者、买家、公众的心理建立与某国之间的等号关系。当国际上提到某种产业时,如果全球消费者、公众第一时间想到中国,那么中国的这个产业就成为了全球样板产业。中国需要确定自身有优势、未来有前景的少数几个特定产业打造全球样板产业,以此为突破创建世界一流品牌,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及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声望感,从而满足中国上层消费者对高端国际品牌的需求。

最后,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消费者的品牌使用保驾护航,并且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品牌之所以称其为品牌,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是基础,只有保证产品良好的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侵权假冒产品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售后服务更是近乎于无。中国市场十分庞大,尤其在乱象丛生的广大农村市场,品牌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口碑评价和认同感,应持续依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品牌保护和维权行动需要形成集合政府、企业、社会团队、新闻媒体、消费者在内的全员生态圈。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打击品牌侵权假冒,保护知识产权,这个生态圈才会日益健康和完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的扩大内需战略得以实质性落地。

总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激发扩大内需。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释放和激活消费潜力,才能推动中国市场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也是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者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品牌营销与国际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注: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济转型与国际化背景下品牌建设的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71832015)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激活性自我视角下目标进展对健康消费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项目编号:7207217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王海忠:《新时代健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五项原则》,人民论坛网,2022年3月15日。

②王海忠:《让中国制造成为最“出圈”的中国品牌》,《人民论坛》,2021年第9期。

责编/李一丹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