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征程呼唤有担当敢作为的改革者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担当敢作为的改革者有效推进。坚定的政治方向、系统的改革思维、过硬的创新本领、求实的工作品格、勇毅的担当精神是新征程改革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营造激发担当作为改革者奔涌而出的宏观导向、中观生态和微观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干部  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45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锐意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我们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等问题。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呼唤有担当敢作为的改革者。

改革的难度、力度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5年前,邓小平同志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坚定判断,设计、推进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不呼唤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改革的难度、力度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需要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必然会面对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反对。改革之初,我们需要打破一些认识误区,打破“两个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等传统思想桎梏,打破原有路径依赖,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这实际上是一场革命。”“作为革命的改革”,必然需要担当作为的改革者。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在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保障粮食、能源和资源安全,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还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为稳步推进改革、顺利实现目标提供了保证。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同时,又不能因此就什么都不动、什么也不改,那样就是僵化、封闭、保守。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除破除观念性因素外,还必然触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改革阻力将急剧增加,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对有担当敢作为的改革者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经济基础发展;反之,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经济基础具有抑制作用。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我们党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需要持续改革才能破除,有的需要实行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才能根除。“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需要莫大勇气和魄力,更加呼唤有担当、敢作为的改革者。

新征程改革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改革者具备创新性谋事、策略性克难的能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对改革者谋事、创新、克难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党员干部永葆改革创新的气概和胆魄,坚定“闯”的决心、“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坚定的政治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干部要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有作为,就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系统的改革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作为复杂系统工程的改革需要改革者有系统的改革思维。首先,在改革问题把握上要有系统思维。社会系统子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任何一项改革问题都不仅止于问题本身,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性问题,新征程改革者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有宽阔的视野和格局,系统分析把握改革问题。其次,在方案设计上要有系统思维。一方面,政策方案设计要系统考量所涉利益群体利益,系统分析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公平性、可行性、成本收益、可能存在的偏差,等等。另一方面,公共政策一般都具有外部性,新征程改革者在设计改革方案时要系统思考,充分利用、激发改革方案的正外部性,减少、消除改革方案的负外部性。最后,在改革政策执行上要有系统思维。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决定改革效果的关键一环。领导干部不仅要系统分析改革问题、科学制定改革方案,更要系统分析政策执行可能面临的问题,采用灵活的方法策略,使改革政策得到高效执行。

过硬的创新本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社会的既有政策、制度是长期演化的结果,积累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一般相对完善。改革是对相对完善的政策、体制进行系统性调整和重塑,必然要求改革者有过硬的创新能力。首先,调查研究方法创新能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为创新调查研究方法提供了无限可能。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传统调查研究方法,更要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新机遇,创新调查研究方法,为科学、高效制定和执行改革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思考分析视角创新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思考分析问题的视角决定看待问题的高度、理解问题的深度、解决方案的效度。新征程改革者要善于创新分析视角,这是更加全面分析问题、更加科学解决问题、更为有效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最后,改革政策方案创新能力。改革政策的创新性、科学性决定着改革成效。新征程改革者要善于创新政策方案、精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改革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求实的工作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克服风险,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首先,立足实际深刻分析解决问题。立足历史方位和客观条件,不能超越现实、超越发展阶段,盲目冒进,也不能落后于时代,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其次,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深入系统调研,虚怀若谷,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全面深刻把握实际情况,不能盲人摸象、浅尝辄止、一叶障目,更不能盲目自信、“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胡乱决策。再次,密切联系群众、尊重依靠群众。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底色,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耐心、真心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困难和诉求,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最后,坚持与时俱进,切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极大释放了社会活力,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要求改革者紧跟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根据社会发展规律谋划事业发展。

勇毅的担当精神。首先,新征程改革者要有不怕险阻勇于改革的决心。古今中外,改革者因推进改革而遭到非难、打压甚至迫害的案例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前进道路上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但我们要秉持锐意改革、不怕牺牲的决心。其次,新征程改革者要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精神。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时代发展永不停息,今天符合历史趋势、人民利益的政策、事物,明天可能会成为落后时代、阻碍进步的绊脚石、拦路虎。因此,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项长期持续、没有完成时的系统工程,要求改革者要有钉钉子精神,聚焦改革问题,持续推进改革。最后,新征程改革者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气魄。有些人遇到困难和问题,不是主动担当、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是左请示、右汇报、力求避责。新征程改革者一方面要将请示报告作为必须贯彻、便于上级领导了解情况、把握全局的政治担当,作为争取各方支持、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有舍我其谁、迎难而上、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勇于担责。

营造激发担当作为改革者奔涌而出的宏观导向、中观生态和微观环境

党的二十大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我们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原则,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个别基层干部却“躺平”“摸鱼”甚至阻挠改革。因此,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要营造激发改革者有担当敢作为的环境,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

营造激发改革者担当作为的宏观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到中央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目的都是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一大批担当作为好干部、改革者相继涌现。然而,个别地方在执行中的一刀切和偏离行为、非理性的网络暴力等,也在基层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使部分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出现畏难情绪,选择“躺平”不作为。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宏观导向,以进一步激发担当作为的改革创新精神。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坚定改革、锐意改革的理想信念。其次,“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坚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形成包容、鼓励改革创新的政治、社会和舆论导向。再次,进一步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出台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形成能对照、可操作、有刚性的制度规范,对有热情干实事的干部予以鼓励保护,为创造性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最后,要优化惩戒机制,在持续强化打击乱作为、不作为、畏难避责、腐败的同时,防止制度无差别打击误伤改革者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营造激发改革者担当作为的中观生态。干部绩效考核、选拔任用、奖惩激励制度对干部改革担当精神有重要影响。实践中,这些制度常常是特定部门的领域性制度,因而一般都体现所涉领域的工作特征,注重领域内制度目标,而对其他领域,特别是改革创新的担当作为精神关注不够。同时,由于制度外部性影响的客观存在,有时甚至会出现为实现领域目标而损害干部担当作为精神的现象。比如,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选拔任用、奖惩激励制度的一票否决制,可能因某些偶发因素而否定干部、甚至整个部门所有干部改革创新的努力,或者因某些改革创新的“失败”而否定所有的常态化工作成果。再比如,查明巡视、巡察对象是否遵守工作程序和制度规定,是巡视、巡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改革创新往往意味着要持续优化特定工作程序和制度规定,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张力。因此,要树立整体性理念,充分发挥领域性制度对干部担当作为精神的激励价值,在领域性制度中增列鼓励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细则。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气,为激发担当作为的改革精神营造良好的中观生态。

营造激发改革者担当作为的微观环境。同样的宏观导向和中观生态,既产生了担当作为、锐意创新、取得改革实效的改革者,也存在消极避责、抱残守缺、碌碌无为的“躺平者”,可见宏观环境和中观生态对干部担当作为精神有重要影响,但真正决定改革者是否有担当作为精神以及改革成效的,还是改革者所在时空和组织及其周边的微观环境及改革者自身的素质能力。因此,有必要优化担当作为的微观组织环境,激发改革动能。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营造相对宽松的改革创新氛围,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同时,为改革者打气、护航、担责,使其敢于改革、锐意创新。其次,深刻认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改革、大力倡导改革、切实支持改革,鼓励担当作为,为改革者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最后,改革者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筑牢勇于担当、求是务实的工作品格,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唯有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迸发出改革开放精神的无穷力量,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浩荡前行。

(作者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BZZ07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银冰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