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乡村振兴 > 乡村治理 > 正文

构建外联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

核心提示: 大竹县确立了把大竹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构建“四铁四高速七干线”外联内畅的交通联运新体系,形成畅通直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圈”四极的“铁公水航”交通快速通达格局,开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新局面

大竹县交通区域优势明显,县域内既有的达渝、南大梁高速公路和拟建的大垫、城宣渝高速公路呈“井”字型布局,七条国省干线公路纵横交错,农村公路全面贯通。大竹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把大竹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构建“四铁四高速七干线”外联内畅的交通联运新体系,同时集中力量开展“三年交通运输大会战”,以实施铁路建设破冰行动、高速公路成网行动、国省干线提档行动、农村公路延展行动、智慧交通普及行动、养护管理创新行动“六大攻坚行动”为抓手,形成畅通直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圈”四极的“铁公水航”交通快速通达格局,开创贯穿东西、畅通南北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新局面。这是引领大竹跨越、服务全市大局的战略定位,是推动底部崛起、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县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大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距成都市区391公里,距达州市区71.1公里,距渠县城区43.1公里,距邻水县城区63.4公里,距重庆市区145公里,是连接达、渝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无水路、铁路、航空,公路是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竹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万达开经济示范区与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已基本形成了“3小时成都、1小时重庆、半小时达州、县内1小时”的快速通达格局。

出县通道贯穿全境。包茂、南大梁高速公路,国道318、210线,县道竹垫路、竹石路、竹庞路等出县通道呈“十字型”交叉贯穿全境。

公路路网逐渐形成。截至2022年6月底,大竹县全县通车里程达4407.036公里,其中:达渝高速公路58公里,南大梁高速公路34公里,国道210、318线114.135公里,国道外迁过境段5公里,省道306.8公里,县道530.638公里,乡道698.114公里,村组道公路2665.121公里。马西路升为省道S202线,途经大竹县境内的安吉乡、永胜乡、石桥铺镇、观音镇、周家镇、高明镇、天城镇、石子镇、四合镇等乡镇,全长约83.4公里(不含重复路段里程)。碑石路升为省道S404,途经柏林镇、清河镇、杨家镇、白塔街道、竹阳街道、川主乡、高穴镇、文星镇、石子镇等乡镇,止于原吉星乡川渝界,全长约96.74公里。竹周路升为省道503线,途经观音镇、周家镇、乌木镇、东柳街道等乡镇,全长约27.78公里(不含重复路段里程)。庙坝至周家道路升为省道507线,途经欢喜坪、庙坝镇、妈妈镇、周家镇、观音镇等地,全长约63.04公里(不含重复路段里程)。天城至文星道路升为省道508线,途经天城镇、高明镇、童家镇、文星镇等乡镇,全长约35.84公里(不含重复路段里程)。

城市道路互联互通。目前,建成的北城大道、国道外迁(5公里)和达渝高速大竹南出口拉大城市骨架,国道穿城而过的历史已经改写,新建的东湖大道、竹阳东路东段等13条主次干道互联互通。

运输服务并进发展。目前,全县有一级客运站1个、乡镇汽车站29个、村级招呼站374个。拥有客运企业5家、规模货物运输企业5家,有营运客、货车1821辆,其中营运客车750辆、营运货车1071辆,共开通客运线路142条,其中,省际客运线路9条、市际客运线路7条、县际客运线路10条、县内客运(包括城市公交客运线路和通村客运线路)线路117条,为全县广大群众出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规划引领高瞻远瞩。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万达开经济示范区与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集中力量开展“三年交通运输大会战”,科学编制《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大竹县农村公路路网调整规划》《大竹县省道干线公路调整规划》,构建“四铁四高速七干线”外联内畅的交通联运新体系。 

当前阶段大竹交通建设面临的困境

交通运输形式单一。全县无水路、航空、铁路,道路交通是唯一的运输通道。要实现振兴核心示范区建设,在水路、铁路、航空等建设方面会存在很大困难。

县内循环不足。大竹县处于四川省的盆周地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近年来,虽然在国家、省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县所有建制村通村道路通硬化路,但全县约有700公里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道路仍需要硬化。截至目前,公路密度为212.08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四川西部发达地区仍处于落后地位。要实现外联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任重而道远。

交通服务功能不完善。目前,大竹县城区内仅大竹车站(双马车站)1个县级客运站,各乡镇实际运行的客运站仅29个,覆盖率较低。全县无公交总站,公交车无正规停放场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目前也只有1处。

建设资金缺乏。大竹地属川东平行岭谷区中段,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平行,构成“三山两槽”地貌,山高路险,交通建设和养护成本极高,加之县财政财力薄弱,交通建设资金筹集十分困难。截至目前,全县交通建设欠款累计达4.6亿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竹交通跨越式发展。

建设用地紧张。大竹交通大手笔实行大发展,打通出县通道,畅通县内循环,必定涉及大量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大竹县目前准备实施的G210线升级改造(百节机场快速通道)、S404升级改造等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因先行用地政策限制和地方用地指标紧缺,致使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进展缓慢。

大竹建设高质量交通网络的优势

区位优势。从区位来看,大竹县地处成渝经济区渝广达发展带,具有北纬30°川东第一城和达渝合作桥头堡的独特区位,已具备县域交通发展的地理条件。

机遇优势。享有成渝双城经济圈、万达开经济示范区与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一是《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中,新增大竹至垫江、城口经宣汉至重庆高速公路,打破山后无高速的窘迫局面,同时建设川东首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创建新的经济走廊带,带动县域内产业飞速发展。二是《大竹县农村公路路网调整规划》中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大幅提升,县道约700公里,乡道约700公里,优化了县域内农村公路路网布局,为下一步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提供支撑。三是《大竹县省道干线公路调整规划》中共新增五条省道公路,主要为山前通往山后和山后区域内互通的主干路线,突破山前山后协同发展的瓶颈,同时为2035年前国省干线改造提供规划支撑。四是积极谋划和争取美丽乡村路建设项目,实现县域内重要经济节点和旅游景区通黑化路,提升产业竞争力,目前已安排51.5公里美丽乡村道路。五是积极争取撤并村、自然村道路硬化计划,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撤并村270公里、自然村90公里已经纳入省规划的盘子,将逐年下达计划。因此,大竹在实现构建外联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享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

资源优势。大竹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经济大县、资源大县、文化大县,尤其是连续11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2014年经济综合排名居全省第44位,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荣膺“西部竞争力十强”,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队。因此,良好的资源使大竹在实现构建外联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上成为可能。

基础优势。从现实基础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按照“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着力建设外联内畅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克难攻坚,苦干实干,以超常努力实现了全县交通跨越发展,交通枢纽骨干框架已基本奠定。

高起点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次级枢纽

在全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及8个节点城市建设中,城镇、农村、产业的发展都必须由交通网连接,这对大竹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区域次级中心城市发展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强化交通规划的完善和执行。抢抓国家、省、市发展重大机遇,科学编制高速、国省道、美丽乡村路、农村公路、运输场站等规划,进一步完善轨道、路网、公交、场站和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注重衔接、确保科学。紧贴大竹县城市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布局,加强交通道路和运输网络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时序等科学规划和统筹。通过加强立项论证、优化工程设计,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标准,科学确定工程施工方案。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交通建设项目库,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为工程建设的启动和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构建覆盖城乡的轨道和道路网络。构建“四铁四高速七干线”外联内畅的交通联运新体系,对外形成以轨道、快速通道、高速路为主的快速通道,对内形成乡乡镇镇、村村通水泥(油)的交通网络。一是着力打造“四铁”,即全力支持西渝高铁和成达万高铁过境大竹,规划研究达州经大竹、垫江至涪陵和广安经大竹至梁平普通铁路建设项目。二是畅通“四高速”大通道,即全力建设大竹至垫江、城口经宣汉至重庆高速公路,与既有的包茂、南大梁高速形成“井”字形布局,实现与周边所有县市区通高速公路目标。三是加快“七干线”建设,即全力推进G210线、G318线、S202线(安吉至四合)、S404线(大竹至垫江)、S503线(大竹至周家)、S507线(庙坝至观音)和S508线(文星至天城)七条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重点推进达州—大竹—川渝高竹新区产业大道建设(即G210线升级改造项目),加强与广安市邻水县衔接力度,共同包装一级公路收费项目,打造达州南下重庆经济发展走廊带,助力达州南下战略。

第三,构建城乡无缝衔接的客货运服务体系。以“大交通、大客运,无缝衔接、立体换乘”的理念,形成相互衔接、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的城乡客运体系。以对外运输为第一层次,在北城新区规划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物流中心,承担大竹与达州、重庆、邻水、成都等城区的大运量、中、长距离运输,并将运输功能通过完善的客运网络辐射到全县各乡镇;以县际客运为第二层次,提升改造大竹双马汽车站、新建大竹县汽车南站和规划的高铁站配套客运站,承担县城及各乡镇居民出行任务;以县境内公共交通、农村客运为第三层次,加快推进“金通工程”,实现100%建制村通客运目标,并适度扩大城区公交辐射城郊范围。

第四,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交通基本要素信息的汇聚、开放和共享全面实现数字化。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执法业务全流程逐步实现在线办理。三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服务,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免费无线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全覆盖,车辆安装使用ETC比例大幅提升。筹建大竹县交通运输信息中心兼应急指挥中心,集日常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功能于一体,侧重日常运行监测功能,确保对重点营运车辆、重点治超现场、重点路段实时监控。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特大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技术状况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运行状态监测覆盖率不低于75%。危化品车辆运输动态实现全程跟踪监测,货运业务实现网上办理。提高科技治理超限超载水平,规划科技治超点达到4处。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0%。大力发展新能源营运车辆,到2020年综合运输结构性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新增纯电动公交车20辆,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到70%,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7个,逐步推广新能源出租车及县内班车的使用,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分别下降4%和4.5%,建设成为“四川省交通新能源运用先进县”。交通运输废旧材料再生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国省道沥青路面废料循环利用率达到80%。

新时代大竹交通网络发展远景展望

到2030年,大竹县交通运输发展向高水平、现代化方向迈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重大成果,“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安全环保、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本形成。

建成现代化交通网络。到2035年,路网规模达到一个先进稳定的状态,一是完成大垫、城宣渝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山前至山后片区高速直达,山后片区乡镇高速互联,与周边所有县市区高速直达的目标;二是完成大竹县绕城快速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实现90%的乡镇通国省干线公路、三级公路目标;三是完成西渝高铁大竹站建设,配套完成一级客运站和公交首末站建设,启动达大垫涪、广大梁普通铁路建设;四是完成撤并村、自然村、入户路等道路建设,实现有条件建制村通双车道,100%自然村通硬化路,入户路大面积普及的目标。

形成快速便捷交通圈。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居民通行时间大幅缩短,通行质量大幅提高,基本实现“半小时到达州、一小时到重庆、一小时县域、三小时到成都”的交通圈。

规划通用机场建设。争取2035年前申请一处通用机场项目的立项建设,弥补大竹县航空运输服务空白,进一步提升大竹县运输保障能力,实现大竹航空领域零的突破。

优质交通运输服务。建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客货运网络体系、现代交通物流体系,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更加优质高效,货运可通过铁路直达达州,亦可通过公路直达渠江联通长江航道。

设施养护现代化。新建立1处现代化机械养护中心,运用新型科技手段、新型养护材料,以机械代替人工,大大减少养护时间,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和现代化管理。

[责任编辑:郑涵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