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作者:钟茂初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其重要内容,“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是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并针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这些举措将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产业层面,围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通过提升最终需求质量和消费升级,来寻求实体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任何产业的发展、产品的生产,其终极目的是满足最终消费需求。因此,推动哪些实体经济产业发展,要以有效激发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潜力和质量提升潜力为着眼点,从中分析判断和选择有前途的关联产业。不能使下游产业成为产能过剩产业、投资依存产业、虚拟经济依存产业、粗放型低质量产业,因此,要重点选择居民消费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大、替代升级空间大的关联产业作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某些最终消费产业需求不旺,是由于其产品质量不高所致,而制约最终消费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又是某些上游关联产品质量,对于这样的“质量瓶颈”产业,如果能大幅提升上游关联产品质量,就可能会有效改进下游产业直至最终消费产品质量,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和需求升级。

在企业层面,应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以质量竞争带动各产业的创新发展。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来源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又有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之分。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多数企业采取价格竞争模式。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的中高收入发展阶段,以价格取胜、数量取胜的竞争模式,不再适合我国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应彻底改变以往的价格竞争思维模式,形成满足消费者质量需求、创新需求而非数量需求的思维,使企业之间围绕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展开竞争,进而良性推动整体产业产品质量提升,同步促进相关消费品质的提升。

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构建高质量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关键少数企业,要由具有国家长远战略意识的企业家掌舵,要有中长期持续推进的行业目标和夯实行业基础的发展步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其规模扩张还是其收益率的来源都需要有切实的物质基础,不能被没有物质基础的短期高收益率和快速扩张势头所左右;对于持续扩张的产业,其全产业链中的技术基础、制造业基础应自主可控。国家政策可在这些方面形成切实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发展实体经济,还要切实防范各领域、各种形式的脱实向虚倾向。其一,数字经济的发展,要以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为主要方向,防范数字经济脱实向虚走向没有可信物质基础的虚拟化方向。其二,不能片面地理解“双碳”目标,要认识到部分高碳产业是由其产业特性所决定的且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键点在于如何推动高碳产业的碳效率提升,而不是彻底挤出。防范过当超常发展低碳产业而导致脱实向虚。其三,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金融工具的介入应适当,防范高杠杆率可能会给原本良性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埋下风险。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