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全球观察 > 正文

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为全球贸易注入新活力

周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1月8日,中国正式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事件,将对经济社会带来重要影响。这项政策提前约两周时间公布,为相关管理措施的调整预留了时间,也降低了政策措施突变所带来的风险。

2022年下半年以来,各主要国际组织和机构对2023年的全球经济普遍较为悲观。在现行国际贸易和金融关系下,经济活动放缓、通胀保持高位似乎是难以改变的态势。而中美两国的经济表现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经济走势。当美联储2022年末再次释放将在2023年继续加息并不会在年末之前进入降息周期信号时,市场普遍担心全球融资成本和债务偿还成本继续走高,这将继续拖累经济复苏进程。

经济发展的规律显示,市场的开放程度决定着市场活力。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伴随着市场开放度的上升而展现强大生命力。以供应链网络为基础,各国以其优势资源参与全球分工,相互交换,获得发展利益。这里的优势资源,不仅是能源和矿产,也包括人力资源。航空、航海、跨国铁路、公路、管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资源流动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降低了资源跨市场配置的成本,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其角色逐渐向供应链网络核心发展,即便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仍以快速且具备良好弹性的供应链优势,大幅扩产个人防护用品、消杀品、药品和医疗设备,有效支撑各国度过疫情。

对于国际贸易而言,严格的货物流动检疫要求,明显增加了商品通关成本,使易腐货物、高价值商品等对物流时限要求较高的商品难以延续原有交易方式,因供给不足而实质性压缩市场需求。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因增加的消杀和静置期,不仅增加包装的复杂度、消杀成本,还大幅延长了流转周期,显著放缓了国际产业分工和配合的速度,进而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库存,使利润下降。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跨境运输的常态化管理恢复,贸易便利化将取代公共卫生防疫,成为跨境货物贸易的主要驱动力,以市场竞争促进国际贸易网络提质增效将重新成为影响各国经济行为的主要方式。

对于跨国投资而言,“乙类乙管”措施不仅对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资源流动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还增加了人员流动的便利性。来华进行商业考察、商业谈判,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跨境流动的成本显著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也有望呈现明显增长。线上交流转为线下交流将明显提升投资活动质量,增进相互信任,加速形成合作共识。

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但近三年来各国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和重点的差异,还是市场预期,都与2019年明显不同。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一些企业为适应各国的公共卫生政策措施,调整了全球生产网络布局,供应链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乙类乙管”措施实施后,有意愿、先行动的企业将有更大优势提早发现这种差异下的机遇,通过积极响应获取更大发展利益。

经济活动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在堤坝的约束下水流明显放缓,水体自我更新困难。一旦开闸放水,一泻而下的水流不仅形成磅礴的气势,更明显增强了水生生态系统的活力。中国经济在供给和消费两端都拥有巨大潜力,愿意分享自身发展机遇。中国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与各方探索更广泛的经贸合作模式,以创新协同谋求可持续发展。2023年,伴随跨境贸易与投资活动的复苏,有望形成相互支撑,促进商品、服务、技术、资金、人员、数据等各类要素资源流动的提速和优化,为有效利用经济要素资源创造良好条件。(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