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消费品进口的十年趋势及未来发展路径

【摘要】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扩大进口,是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实践,是中国主动开放国内市场的具体行动,更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口红利日益凸显。作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中国如何稳进口、安全进口,如何使进口在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品进口 进口规模 进口质量 进口安全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新机遇提振了世界经济信心,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外贸的稳定发展,不仅惠及中国经济和中国人民,也带动贸易伙伴共同发展,惠及全球经济和世界各国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扩大消费品进口,既是中国政府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既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国内供给能力,也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进口的发展趋势

第一,在进口规模方面,中国消费品呈现出进口额整体增长、增长率放缓的总体态势。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按经济大类分类》(BEC)的划分标准,商品被划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在2001—2021年期间,消费品进口额整体表现为增长的态势,但是,消费品进口额增长率却表现为放缓态势。如图1、图2所示,一方面,在2001—2021年期间,2001年中国消费品进口额是106亿美元,2021年中国消费品进口额达到2537亿美元,2021年大约是2001年的24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消费品进口实现逆势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品进口增长率整体放缓,在2001—202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8.19%。2001—2010年间,消费品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8.5%,2010年,增速更是达到49.77%;而在2011-2021年间,年均增长率整体上有所降低,仅为9.94%。由于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品进口增速有所下降,从2019年的12.58%下降到2020年的9.01%,但2021年又恢复到17.85%。

第二,在总进口中的占比方面,中国消费品进口占比呈上升趋势。一方面,在2001—2021年期间,中国消费品进口规模占总进口的比重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20年更是达到了10.47%。另一方面,在2001—2021年期间,中国消费品进口规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平均占比为3.29%,整体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

第三,在人均消费品进口方面,中国人均消费品进口额大幅增长。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方面,2001年以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4070元增加到2021年的35128元,人均消费也从2001年的3139元增长到2021年的24100元,实现了大幅跃升。另一方面,2001年,我国人均消费品进口额仅有69元,占人均消费的2.2%,2021年,我国人均消费品进口额已达1159元,占人均消费的4.81%。

第四,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中国消费品进口商品结构有所变化:载客汽车、半耐用消费品进口占比下降,加工食品和饮料以及非耐用商品进口占比上升。首先,从2001年和2005年的数据上看,载客汽车在进口消费品中的占比不到20%,在2010—2018年期间,载客车辆一直处于中国消费品进口中的核心地位,占中国消费品进口的30%左右,2019年开始,载客车辆进口地位下降,2020年,更是在中国各类消费品进口中只排名第三,进口份额下降为20.86%。其次,半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地位下降,2001年,半耐用消费品进口占消费品总进口的25.98%,2005年占比为29.16%,在消费品进口中地位较高,但在2010—2020年期间,半耐用消费品进口份额不断下降,2020年仅占12.68%。最后,在2010—2020年期间,加工食品和饮料在进口消费品中的地位上升,从2019年开始成为进口份额最大的消费品类型,2020年,加工食品和饮料进口占中国消费品总进口的27.73%。与此同样,非耐用品的进口地位也得到提升,从2005年的14.48%提升到2020年的23.23%。

第五,从中国消费品进口来源地分布来看,发达国家是中国消费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在2015—2020年期间,中国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消费品较多,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消费品总量占消费品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在2015—2017年期间,美国一直是中国进口消费品最大的来源国,自从2018年开始,德国代替美国成为中国进口消费品最大的来源国。另外,泰国、越南和巴西是中国消费品进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消费品之和占中国消费品进口总额的12%左右。其中,从巴西的进口增长态势明显,2020年,巴西首次成为中国消费品进口十大来源国之一,为中国提供了3.57%的进口消费品。

进一步,从前三大、前五大进口来源国来看。2020年,加工食品和饮料从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巴西、新西兰、美国的进口份额分别为12.67%、10%、8.55%,载客汽车从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德国、日本、美国的进口份额分别为30.05%、22.59%、18.87%。2020年,加工食品和饮料、非耐用消费品从前五大进口来源国的进口比重之和分别为45.06%、58.53%,而载客汽车从前五大进口来源国的进口比重之和高达92%左右,且绝大部分都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

第六,从中国消费品进口的国际地位来看,中国已发展为全球消费品进口大国。在2009—2020年期间,中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货物进口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进口的国际地位也在稳步提升,在全球消费品进口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4.13%上升到2020年的5.68%。据笔者统计,在2015—2020年期间,中国消费品进口的世界排名从全球第六大消费品进口国上升到全球第三大消费品进口国。

我国消费品进口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第一,消费品进口潜力亟待挖掘。首先,消费品进口在我国总进口中的占比偏低。该比重从2011年的6.2%到2020年的10.47%,一直在低位徘徊。其次,消费品进口在我国总消费中占比偏低。在2011—2021年期间,中国消费品进口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平均占比为3.29%,可见,进口消费品在我国消费市场上占比偏低。以2021年为例,我国人均消费24100元,其中人均进口消费为1159元,只占4.8%。最后,消费品进口的需求较大。2019年,商务部发布的《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增加购买进口消费品的意愿较强,24.1%的消费者表示将增加购买进口消费品,特别是在化妆品、珠宝首饰、母婴用品、钟表眼镜、乘用车、食品这六类进口产品上的购买意愿最为强烈。

第二,国内购买力外流倾向一定程度存在。由于部分国际高端品牌对中国采取偏高的区域化定价策略等原因,进口的部分消费品特别是高端消费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定价较高,导致一些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外流。

第三,进口消费品税收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一般来说,进口消费品从入关到消费者手里通常会被征收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三个税种。根据国务院要求,自2015年以来,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合理增加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进口,我国已陆续降低了部分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药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但是,部分商品的进口税收仍有待进一步降低。

第四,消费品海外代购负面影响不可忽视。首先,海外代购通常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售价销售,对传统方式进口的消费品需求会形成剧烈冲击,从而降低消费品进口商的利润,迫使进口商的进口意愿降低。其次,海外代购通常是个体行为,其代购产品的来源、品质、安全均得不到保障,一旦流入市场后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易受到侵害,从而降低消费者对进口消费品继续购买的信心。最后,在利润的驱使下,有的海外代购易演变成走私,增加逃避关税征缴、涉嫌走私的风险,加重海关监管负担。

第五,消费品进口的便利化程度有待提高。首先,有的消费品进口检验审批周期较长,易造成保质期限较短的消费品在国内一上市就面临过期的困境,而时尚性较强的商品则容易错过最佳的上市时机,进而增加国内进口商的销售风险和负担,减少相应商品的进口意愿。其次,进口流程的无纸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海关的无纸化模式只针对进口报关环节,未能完全实现进口流程无纸化模式。最后,传统贸易方式下进口消费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较多,各级经销商加价严重,使得进口消费品价格较高。

第六,消费品进口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进口消费品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国际品牌大都采用全球生产、集中采购的运作模式,由于各国标准差异,有的商家为压缩产品上市周期和生产成本,导致商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加。特别是进口机动车、食品、儿童用品等重点敏感商品质量安全与百姓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产品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一些线下渠道被严禁销售的不合格产品有可能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堂而皇之入境。为此,应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坚决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不断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

第一,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激发进口消费活力。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拉动消费品进口不断增长的重要动力。为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扩大消费品进口的消费基础,我国持续采取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优化收入分配等多种措施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确保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及提高。首先,为了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活力,挖掘进口消费品需求潜力,应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国际平台,进一步改善供给质量,增加国内中高端消费产品的有效供给,形成新的消费潮流。其次,积极推动免税经济发展,丰富进口消费品种类,满足国内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需求,优化进口消费品供给结构。再次,通过引进高质量消费品提高国内消费市场竞争水平,促进国内企业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市场供给结构,从而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活力和潜力。最后,打通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充分挖掘和释放农村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潜力,提高农村消费的及时性和便利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17—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881元,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较快的收入增长和强烈的消费意愿为进一步扩大进口消费品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二,树立国内消费信心,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为了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广泛深入调研统计各类消费品进口规模及具体情况,结合国内消费的需求态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进口计划,高匹配、高精度地满足国内消费者的进口需求。其次,各地充分借鉴和利用海南离岛免税店的成功经验,合理扩大免税店在各省市的布局,实现民众在“家门口”轻松“全球购”。最后,加强进口消费品市场监管,规范消费品进口渠道,提高进口消费品品质保障,为国内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者信心。

第三,实施多元化进口和集中采购,提高消费品进口议价权。首先,继续推进消费品进口来源多元化策略的实施。受境外供应链中断、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应降低对一国市场或部分国外出口商的依赖性,加强与更多主产国合作,不断拓宽高质量消费品多元化进口渠道,促进进口消费品之间的价格竞争,提升议价能力。其次,建议各大消费品进口商形成联盟,对外使用同一个声音,统一进行价格谈判,或针对同类商品统一集中进行采购,形成量大从优的价格谈判优势,提高进口消费品的议价权。最后,加快发展国际物流运输业,降低国际运输成本,完善进口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际运输效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进口消费品的定价权。

第四,有针对性地减税降费,降低消费品进口成本。消费品进口面临的税收主要涉及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三种税制。由于进口环节的税收占我国税收总额的份额较低,如2021年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关税仅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6%。因此,下调进口环节税率对于我国税收的总体影响不大,并且进口税率的适度降低,不仅有利于促进相关消费品进口增加,拉动进口环节税收快速增长,还有利于进口消费品零售价格下调,提高进口消费品在我国消费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消费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消费品进口税收时,应当进行“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以使进口环节税收政策目标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具体来看,可适度降低国内产能较低、需求量高、消费严重外流的消费品税率,如高档化妆品、箱包和服装等;对于部分日常消耗性生活消费品,如肉类、水果、食品等,结合不同来源国的出口诉求和相关国家的商品特色,可考虑下调部分关税;对高能耗、高污染、高级奢侈品等进口消费品可适当提高税率,以促进税收的合理性和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第五,加大消费品进口监管力度,规范海外代购行为。首先,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个体经营的海外代购,坚决打击售假行为。其次,加强对跨境商品监管。对于频繁携带大量消费品进境的人员进行重点核查,同时,加强实时监控大数据化,以减少走私等非法行为的出现。最后,鼓励自营海外代购商加入正规的跨境电商平台,实行统一管理,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多元化蓬勃发展。

第六,增强消费品进口企业实力,保障消费品进口稳定。首先,为进口企业提供专项进口信贷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扶持,积极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口多元化、高质量、国内需求量大的消费品。其次,鼓励国内消费品进口企业寻找国外优质的消费品供应商,并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中间贸易成本,促进进口消费品高效流通。最后,鼓励消费品进口企业打通国内国外市场、融合线上线下市场,引导有实力的进口企业整合外贸、物流和内贸环节发展,发展一批具备全球采购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国内市场投放能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带动中国消费品进口市场繁荣发展。

第七,优化消费品进口通关流程,高效服务消费品进口商。首先,完善进口消费品检验检疫制度,优化检疫和审批流程,扩大采信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结果,推动检测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鼓励商检报告结果采用无纸化交付模式,降低商检环节的复杂性,缩短进口商相关手续办理时间。其次,为时效性要求高的消费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相关商品进口追溯体系,出现问题及时追溯。再次,改进进口消费品监管方式,制定消费品重点监管目录,明确重点监管内容,逐步建立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清单。最后,加强监管队伍建设,选拔任用能力强、作风好的优秀人才,提高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

第八,强化消费品进口质量监管,把好进口质量安全关。首先,成立进口消费品安全风险监测小组,开展更为科学缜密的抽检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追溯,并密切关注消费品进口新业态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坚决阻击不合格的消费品入境。其次,建立消费品进口质量评估体系,对每批进口消费品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并登记在册,以此作为选择抽查对象的依据,对于消费品质量有下滑趋势的进口商进行着重抽查。再次,积极开展进口消费品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对进口消费品安全使用的认知水平,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购买使用进口消费品。最后,从严从紧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采样监测及预防性消毒监督工作,全力打造立体防控网。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家进口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家进口研究中心研究员钱虹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主动扩大进口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ZDA06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要消费品需求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2019年7月。

②《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官方网站,2022年1月29日。

③《聚焦“安全卫生健康环保”要求海关严守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2021年3月26日。

责编/贾娜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