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大国基理 > 正文

【大国基理】江苏太仓杨漕村:“红色套餐”为乡村振兴“提味增色”

大国基理文章配图

【大国基理】专题

近年来,作为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的杨漕村紧扣“红”字做好文章,深挖红色资源,以红色党建为引擎,让红色名村焕新颜。以“四园”为教学中心,“红色五公里”线路为连接,“三区”为拓展基地,杨漕村着力构建了集参观红色场馆的经典教学、追寻先辈足迹的情景教学、缅怀革命先烈的现场教学、参与农耕采摘的体验教学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体系,精心打造党建“红色套餐”,采取学员“点菜”、村党委“配菜”、红色基地“上菜”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味增色”。

以红色教育为主料,烹饪美味“招牌菜”

杨漕村着力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功能,将教育培训课堂延伸到红色革命遗址,精心打造“杨漕——太仓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以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现场教学点为中心,与璜泾镇烈士陵园、红色五公里线路、乡风文明主题公园等现场教学点串珠成线,构建“一主多辅”红色教育阵地。近年来,杨漕村积极挖掘本土“红色富矿”,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革命文物,收集了一批文字、照片等文献资料及实物。从珍贵泛黄的家书、见证鱼水情深的水壶、充满乡音的革命故事到再现斗争事迹的图片视频、见证太仓第一个党支部创建的茶馆模型,再到杨漕村建设发展的史料、基层党建的文字记录……每一件实物背后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都有着一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这一段段记忆、画面融汇在一起,勾勒出革命先辈们坚如磐石的坚定信念,刻画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看得见、记得住、传下去,杨漕村还创新定制“红色信箱”,设计“红色明信片”,编撰《璜泾革命故事》,录制“红色轨迹杨漕精神”视频,打造以镇菁英讲师团、娄东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党校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等组成的讲师队伍,让杨漕地区的革命精神在宣讲与教育中薪火相传。基地对外开放以来,一批批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和游客纷至沓来,接受教育、接受洗礼,较好地发挥了红色文化教育启示、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推动发展的作用。基地运营至今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党团组织超12万人次。

以实践拓展为浇汁,烹饪精致“特色菜”

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杨漕村精心打造了红色拓展训练项目。拓展训练以太仓革命历史为引线,以党性教育体验线路——“红色五公里”为载体,以户外情景教学、互动分享的形式,将一个个历史故事汇编成一堂堂生动的体验式党课,让学员们循着历史足迹,在探寻历史中找到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力量。以革命历史为背景,定制党性实践课程,设计了包含历史回顾、理论提升、情景模拟、团队协作、现场考察、实践指导共六大类,二十个学时主题课程,实现教学课程系统化、精准化。设计重走红军路系列拓展项目,包含担架救援、穿越封锁线、柏木桥战役等十余项活动,让学员们在实践体验中重温峥嵘岁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通过参观触摸农耕文化墙、磨盘、水车等一件件带有历史温度的设施,在红星大灶里亲手制作品尝一顿忆苦思甜饭,在党建连心桥上叩问初心使命,杨漕村让光荣传统施于言行,将“简单漫灌”变“身临其境”,让学员“融得进去、学得明白”,使这些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铸就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的红色基因跨越时空,成为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以绿色有机为食材,烹饪健康“田园菜”

走进杨漕村,广阔的稻田与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精致的农家院落各具特色,平坦的硬化道路纵横相连,乡村舞台、休闲广场一应俱全,构建出一幅现代田园生活美景。近年来,杨漕村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务实进取,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模式,将党员先锋的旗帜插在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线,着力打造融红色教学、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基地,陆续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民主法治村、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苏州市健康村、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在璜泾镇党委的领导下,杨漕村党支部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着力挖掘产业绿色之美,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区建设。依托精品林果生产基地300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600亩、特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亩以及3200亩优质生态水稻生产基地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资源,大力种植无公害绿色果蔬等农产品,发展杨梅等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带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通过参观现代农业园智能控制系统、体验农耕种植和农产品采摘劳动、听取璜泾大米种植及后期烘干脱粒流程讲解等系列田园活动,让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革新和自我提升,乡村“实境课堂”在绿色有机中更加鲜活。

擦亮“红”色印记,厚植生态“绿”底,杨漕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红色生态村庄建设,大力发展红色研学和农村特色产业,让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等协同发展,既换来了金山银山,又留住了美丽乡愁,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朱蓉蓉,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晶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太仓杨漕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