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科学认识与准确把握马恩预测的未来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进行的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现实依据是19世纪30-40年代历史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其理论体系构筑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分析二者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增强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历史主动。

从理论视角梳理未来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一是从唯物史观角度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为中国梦提供了未来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机制隐藏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中,随着生产力发展,现实中的共产主义因素在增加,量的积累终将产生质的飞跃。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二是以《资本论》的理论思考为指引,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观点至今仍未过时。不过,超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是,中国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而且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有效规范和引导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是从矛盾论角度出发,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未来社会是基于规律性分析的预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根出同源、目标一致,区别在于物质基础和发展阶段差异导致表现形式不同。四是从实践论角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攀升认识和实践的新高度。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未来社会的一劳永逸的社会方案,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综上,未来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原理基础、核心思想、观点方法、社会关系、初级目标等理论本质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但因发展阶段、国情环境以及应用范围等不同造成表象差异。

从本质属性梳理未来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未来社会是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本质,提出的比资本主义更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社会形态,但这一预测是基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后的社会模式,其本质是形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优社会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者的目标一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填补了在共产主义实现前、在经济基础不具备时,无产阶级应该如何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空白,指出市场经济不是专属于资本主义,而是生产力发展过程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

从继承发展视角梳理未来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未来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一脉相承,又发展超越。所谓一脉相承,是指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特征、价值目标、观点方法、社会形态、实现条件等维度进行分析,未来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原理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历史逻辑统一,都是立足国情和实际,都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革命,都在改变生产关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美好生活为目标;理论实践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和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运动变化,是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在历史实践中的扬弃,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探索和追求,因此说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所谓发展超越,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伟大成果;其次,中国实践向世界贡献了实施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最后,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阶级对抗性后,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较未来社会是发展超越的。

在思想交锋、回应质疑中不断坚定道路自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上升,各种社会思潮起伏交锋。仍有人质疑,未来社会所描绘的按需分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符合或者尚未做到。这种观点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不能孤立、静止地考察和认识事物,需要科学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八项本领”,扎实修炼“七种能力”,努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思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定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央企业的干部职工,要有立足基本国情、汲取先进经验、把握时代大局的历史态度;要有面对新问题、锻炼新能力、迎接新挑战的时代精神;要有坚持基本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要有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难关、打造产业链链长的创新思维;要有推动国资央企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勇毅担当,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资委分校2022年春季直属班学员: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杨君宏)

[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