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新余小市大治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新余市面积3178平方千米,是江西省面积最小的设区市,工业化率、城市化率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最先显现,给社会治理带来较大挑战。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11月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新余市按照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的“以小市的大格局大担当大作为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作出大贡献”目标要求,立足“工小美”市情特点,统筹兼顾、精耕细作,蹚出了一条具有新余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近3年来命案发生率居全省最低,被评为2017—2020年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维稳领导包案、党建+颐养之家、乡镇商会建设、医患纠纷化解等特色形成了品牌效应。

新余市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

把好政治引领“方向舵”。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响亮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生城市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党建+颐养之家、小荷工程等民生品牌。开展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严重困难的群众进行救助,只需一个电话即可申领500至1000元的小额救助,累计救助80人,发放救助金8万余元,从民生源头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此外,根据地域小好统筹的特点,工作直插村一级,推动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今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先后主持召开3场推进会、走访信访群众25次。截至4月底,中央联席办交办的第二批重复信访事项100%化解,全国“两会”期间进京“零非访”。

筑牢法治保障“压舱石”。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26.73%、15.97%,其中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刑事案件分别同比下降46.74%、59.8%;电诈警情数同比下降33.7%,止付冻结资金近3亿元,市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获评全省先进单位一等奖。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司法体制改革等工作,新余市连续2年获评全面依法治省考评优秀市、连续5年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单位。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培育了一批行业性调解品牌。该市医调会探索建立了保险和调解相结合机制,化解医患纠纷成功率达96%,其中医调零赔付占全省无责调处总数的55%,全国22个省市和省内其他10个设区市纷纷组团前来学习交流“新余模式”。

树起德治教化“风向标”。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以宣讲东晋高士习凿齿、唐朝状元卢肇、明初忠臣黄子澄、当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和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等乡贤事迹为切入点,规范和完善家训家风、村规民约,因地制宜打造以“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积学”为内容的道德积分银行,带动了城乡文明新风尚,全市组建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个,平均每6人就有1名志愿者。传承“罗坊会议”“兴国调查”红色基因,全面培育、铺开“敲门嫂”“渝钤村嫂”“小区值日生”等“红色文化+基层治理”品牌,引导充实到3759个疫情防控战时网格中。渝水区公园北村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共有疫情值守点16个,需配备值守人员128名,而社区居委仅有9名工作人员,引导“敲门嫂”加入后,有效解决了人手紧张的问题。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2年多来,在各地疫情多点暴发的态势下,全市实现了无新增疫情,保住了一方“绿洲”。

打造自治强基“硬底盘”。充分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大村支书培养激励力度,市委主要领导连续6年为村支书授课,村支书年薪超过4.2万元,持续开展“五强”书记评选,2017年以来,从“五强”书记中选聘乡镇公务员、事业编干部48人,激活了村支书队伍。全面推进“四好”商会示范市创建,在23个农村乡镇发起成立了乡镇商会及党委,有效防止农民企业家攀比、炫富等不良现象,引导其反哺家乡,参与捐资助学、尊老扶幼、架桥修路、扶贫济困等工作,近三年来,捐资捐物近2亿元。渝水区水北镇商会成立最早、作用最大、效果最好,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国乡镇商会的一面旗帜。

安装智治支撑“引擎器”。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依托江西省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横向打通全市130个综治责任单位,纵向联结555个综治中心,2559名网格员利用手机应用终端,实现事项上下流转,信息纵横共享互通。推进雪亮工程集约化,全市392个行政村、352个小区、220个企业单位的1.9万个探头全部接入综治中心,建成智能安防小区近800个,原定三年任务在一年内全部完成。积极顺应三孩时代群众对安全的关切,率全省之先建设智慧校车管理平台,对全市城乡170所幼儿园的220辆校车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严密监控校车超员超速、驾驶不规范等违规行为,极大减少了校车事故隐患。

新余市社会治理的主要启示

最近,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关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一文充分肯定了全省基层治理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近年来,新余因地、因时、因势制宜,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代试点工作,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方面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实现了“小市大治”,较好地契合了易炼红书记调研文章精神。小乃大之基础,大由小而成。新余市社会治理实践的有益探索,对今后应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主要启示如下:

创新治理理念是前提。2017年2月,新余市委主要领导在全市政法暨信访工作会上首度提出“四度三感谢”理念,即认识要有高度、工作要有力度、执法要有尺度、待人要有温度;倡导对群众合理、部分合理、不合理诉求都要表示感谢。经4年多的实践后,“四度三感谢”理念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在此基础上,市委充分站稳人民立场,于2021年进一步提出了民生城市理念,充分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推进多元治理是基础。新余是一座移民城市,人口多元、文化多样,广大市民思想交融碰撞,市域社会治理任务较为繁重。2016年9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工小美”战略,“美”指山水、人文之美,亦指美美与共,引导全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互相包容,不断激发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达到话往一处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向多元主体协同的社会治理转变。

注重系统集成是关键。市委高度重视规划设计,明确规划构想和实现路径,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谋篇布局,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系统集成、总结提炼了23个“30条”,正在编纂《小市大治》系列市域社会治理丛书,不断巩固制度成果,构建经济建设、民主法治、市域治理、平安建设等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开创治渝理钤的新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样板、树立标杆。(江西省新余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逸翔)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