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科学家精神助力“大思政课”培根铸魂

思政实践

作者:魏崇辉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辰仪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充分体会科学家精神中所蕴含的科学启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建设之中,做到秉持科学理念,为“大思政课”的有效展开夯实稳固基础;坚持科学方法,为“大思政课”的持续推进提供不竭动力;营造科学氛围,为“大思政课”的深入建设营造优质环境。

秉持科学理念,夯实“大思政课”坚固根基

秉持心系祖国、为民服务的科学理念。“大思政课”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具有开阔发展视野的有为青年。将心系祖国、为民服务的科学理念融入“大思政课”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与教育学生,可以借助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故事,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走访科技工作者的故居、纪念展与博物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科技工作者的伟大精神,更加自觉地将心系祖国、为民服务的科学理念扎根内心,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秉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科学理念。科学家精神中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内容同样能够给予“大思政课”启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大思政课”具有更深远的教学延伸,这种延伸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意义上的从校内课堂走向校外课堂的转变,更是体现在对知识教学传授方式的创新性改变。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科学理念融入“大思政课”的开展过程中,积极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改革,引导思政课教师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充分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工具,主动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创新性衔接。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们常怀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体会“大思政课”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感受,为“大思政课”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崭新的思路,进而更好地推动“大思政课”教学组织实施形式的优化与更新。

坚持科学方法,助力“大思政课”稳步推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谨求实的科学方法。“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体现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大思政课”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谨求实的方法,可以通过在思政课中以当下社会时事热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去。鼓励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实践,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辨意识,结合思政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表达对于社会现象的积极、全面的思考。让学生从静止的课本进入到鲜活的社会现实,从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更好地完成知行合一。

坚持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科学方法。“大思政课”不只是思政教师团队们的思政课,而是由学生、思政课教师、社会等共同参与建设的思政课。以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科学方法指引“大思政课”的不断推进,能够让思政课教师、学生在社会课堂的背景下进行更多元地学习互动。思政课教师作为“大思政课”中的重要引导者,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去贴近真实的社会生活,将学生们学习课堂拓展到社会之中,同时,教师在“大思政课”开展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地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进而不断改善和优化思政课堂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后获得更有效更有益的收获。

营造科学氛围,开创“大思政课”优质环境

营造脚踏实地、扎实奉献的科学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在“大思政课”的建设发展中,思政课教师作为关键力量,要努力领悟科学家精神的要义,要坚守教育的底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保持谦虚踏实的工作态度,要做到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的教学工作者。

营造甘为人梯、立德育人的科学氛围。生动立体的“大思政课”才能够充分关照学生发展,让学生知历史、观现实、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着重强调甘为人梯、立德育人的科学氛围,进一步夯实“大思政课”培根铸魂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自由主义挑战及其应对研究”(项目批准号:19VSZ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