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思政课如何与新媒体深度融合

思政实践

作者: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刘咏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严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政课如何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如何让“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大学生感受思政课的时代感和亲和力?创立思政类公众号,将同学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从而形成交流场所和资源库,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党史经典“诵”起来,上有声的思政课。中国共产党百年沧桑、百年辉煌的生动历程是思政课的典型案例,全国各地大中小学都在积极倡导读红色经典,学生应征党史宣讲志愿者,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课。譬如,天津大学推出红色经典阅读活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演讲比赛;三峡大学开展接力朗诵经典活动。大家无不为红色经典所传递的卓越精神而感动,为共产党人的人性光芒而震撼。通过让学生与伟人有声对话,重温峥嵘岁月,聆听时代强音,进一步将“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推向深入。

思政理论“唱”起来,上有的思政课。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填入思政课的内容作为歌词,改编成集知识点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歌曲,把理论唱起来,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要求改编者必须掌握理论知识,也让思政课插上艺术的翅膀,极大地促进大学生把思政课理论知识学深学活。譬如,三峡大学改编的歌曲《毛概有点甜》把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故事一曲唱;景德镇陶瓷大学创作的歌曲《我把思政课唱给你听》,用青春的歌声唱响十九大精神;北京邮电大学创作的歌曲《百年》,融入了00后的新时代青年对百年党史的思考。

学习笔记“写”起来,上有色的思政课。做好学习笔记是内化和吸收的最好方式。例如,潍坊学院举办“寻找最美笔记”活动;聊城大学举办“笔落盈尺间”优秀笔记展活动。学习笔记的“推陈出新”,也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譬如,三峡大学赵婉冰和荣溢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积极创新,让学习笔记不仅包括拓展阅读和学习心得,还采用比较时髦的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同学们梳理和深化每一章的知识点,并答疑解惑,让思政课契合年轻大学生的审美趣味,记笔记成为学生每天的打卡项目。

新闻热点“评”起来,上有感的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难的是讲得明白、听得进去,需要理论语言与大众语言的转换与衔接。为此,让广大学生及时关注各类时政新闻、评论,与理论网站深度融合,让思政课随时代同频共振,在对新闻热点进行评论的过程中理解党的政策,深化理论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一招。例如,有些明星曾经是不少大学生的偶像,突然“塌房”引起热议。这些素材进入课堂,让同学们思考后分享观点,讨论如何理智追星,把强烈的青年自觉和责任担当诉诸文字。

红色剧本“演”起来,上有影的思政课。上好思政课,要让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走进校园,让思想政治教育把深刻的道理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教学载体与表现形式讲明白、讲透彻,从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例如,微电影大赛在高校兴起,教育部主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已经举办了五届。学生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在历史长河中,以拍摄微视频的方式感受国家的发展进步,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参与过活动的学生表示,这种“接地气”“有潮流”的理论学习,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气氛活跃、真实有趣。

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思政课与新媒体新技术紧密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思政课走向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