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情境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思政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明确了方向指引。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要做到方法创新、理念创新,运用情境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巧用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问题的创设和解决始终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服务的。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原动力,是学生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东西的助推器,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倍增器。高校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正是这一特性,为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提供了条件。问题情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提问,而是通过情境渲染使问题与学生产生共鸣,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敢于大胆发问,努力克服困难,在解决难题中提升自身素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巧用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调查等活动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政课要用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加自信、有所感悟、有所创造。

精用生活情境,让情感“联”起来

教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材之本。可以说,一堂优秀的高校思政课不仅仅是将生活化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立足实践、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一方面,课堂导入环节须生活化。导入是课程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成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功能,设置一些带有悬念、生活化的热点、史料,在师生互动中增进感情。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须生活化。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要把生活化的知识融入到教材知识中。在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将课堂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情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心理基础。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活,给予学生以真情实感,并融情于理,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课题变得亲和具体,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师生关系。

善用虚拟情境,让内容“活”起来

“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感知是课堂真实性、吸引力的心理基础。新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些新兴学习APP的应用,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新的载体。高校思政课仍然是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在教室中,有很多无法亲身经历和触摸到的内容,而虚拟情境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缺陷,能使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在明理动情的基础上,思想情操和品质都得到升华。信息技术以其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功能把学生生活中难以直观展示的学习情境形象地呈现出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政课的说服性和吸引力。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而且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法学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是由教学规律、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决定的。高校教师要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真实性,使高校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喜欢、社会满意的“时代金课”。(作者:罗昆,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