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在乡村振兴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不仅对农民群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理论上,以利益实现机制、理念嵌入机制、组织动员机制与示范引领机制的结合,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与践行。实践上,以乡村产业振兴,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根基;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农民群众生活的文化场域;以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具有整合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既是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中国梦实现路上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①广大农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不仅事关农民群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更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全局。

新时代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意义重大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工作的全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不断深化,使其融入亿万人民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对于农村而言,应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覆盖的任务,让其融入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之中,融入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融入到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之中。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局性工作就容易推进,容易落细、落小、落实,全覆盖的任务就容易达成。

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事关农民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成为一项重要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的道德标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每一位公民提出了道德要求和价值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②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凸显了一名公民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培育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使其不断学习认知基本价值追求、道德要求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农民自身的道德水平,也能够提升农民区分各种价值观的能力。

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事关整个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对文化传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经历了重大转型,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不断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并未及时确立,这也恰恰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转型期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念和标准,从而在农民群体中构建具有普遍性的价值共识,引导农民群众的思想行动,坚定农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凝聚农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为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新时代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在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和组织基础的系统工程。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精神世界的改造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和精神问题,“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③对于思想观念形成机理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观念本身的注解,而应该从物质层面解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

利益实现机制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作为前提的。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④任何思想观念,如果脱离现有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仅仅依靠纯粹的宣传和空洞的道德说教,是不可能深入人心、历久弥坚的。因此,新时代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物质利益和公共利益问题。农民群众只有真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实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念嵌入机制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关键。“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所以强调嵌入机制,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内化过程,受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只有融入到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与他们的交往活动、日常话语融为一体,才能更容易被农民群众所认同和内化。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的认知图式以经验性的感知、感情性的交往和惯习式的规范为特征,加之农民群众教育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农村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以“下里巴人”的通俗话语和文化载体融入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非以“阳春白雪”理论进行灌输。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被广大农民群众所内化,就应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土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基本原理向生活道理的转换。

组织动员机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进行系统的组织动员和建立相应的教育学习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强调在国家、政府和党组织的引导下,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学习。马克思将农村一家一户分散式的个体经营模式称之为“个体小生产”,认为农民群众的劳动生产方式是一种孤立性的劳动,农民“总是独立地作为孤立的劳动者,同他的家人一起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⑥个体化的生产方式使农民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上相互独立、生活上相互分离的个体,形成了农村生产生活“碎片化”的现况。因此,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与政权组织的整合动员能力,有序化、组织化地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示范引领机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对农民群众而言,他们时时刻刻处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场域之中,其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毕竟“在个人的心理活动中,始终有他人的参与,这个他人或是作为楷模,或是作为对象,或是作为协助者,或是作为敌人”。⑦选树农民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榜样,让他们近距离地感悟榜样身上所显现的道德光辉和力量,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将外部学习转为内生动力。先进典型人物是时代的先行者,具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极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由于榜样产生于人民群众内部,更加贴合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因而其真实性、可信性较强,能够感召和带动农民群众。因此,在农村地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注重先进榜样作为积极正面形象对农民群众的影响。

新时代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重路径

以产业振兴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公共利益需求,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基。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⑧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就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说服力。因此,新时代农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因地制宜探索本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努力扩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用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制度。只有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公共利益需求,让农民群众真正共享农村经济发展红利,才能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

健全农村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开展形式丰富的道德文艺活动,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农民日常生活的文化场域。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想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首先,应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增加对农家书屋、农村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中心、“三农”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为农民接受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其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特别是通过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道德文明实践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认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强化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最后,针对农民群众的认知方式、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理念化隐为显、转化于形,通过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的文化娱乐作品,寓教于乐、根植于心。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感召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首先,通过建立具有高度凝聚力、向心力的党组织,部署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做好宣传、教育以及引导工作,呼吁更多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其次,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为农民群众树立榜样,发挥带头作用,以自我言行感染农民群众。最后,发掘农民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让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通过农民身边的真实案例,从感性层面使农民更为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内涵要求,从而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21CKS05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5页。

②《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09页。

⑦俞吾全:《意识形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3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4页。

责编/靳佳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