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吕梁: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黄河安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蜿蜒5464公里,几千年奔流不息。

山西省吕梁市是黄河中游重要节点城市,在这里,连绵不绝的吕梁山与奔腾不息的黄河水相伴而行,流经4县19乡110个行政村,流程296公里。曾经,这里生态脆弱和深度贫困相互交织。现在,八百里吕梁山从南到北一片林海,逐渐筑起黄河安澜的生态屏障。

黄河宁,天下平。吕梁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吕梁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千钧重任。为了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两年多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实施了生态建设、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等一系列全新实践,“母亲河”畔奏响了一曲曲优美的幸福华章。

“现在水是越来越清了,环境越来越好了,鸟也越来越多了。确实是不错,家乡美。”

风吹绿波起,人来鸟不惊。从“乱河滩”到“鸟天堂”只是近年来吕梁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缩影。孝河湿地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汾河的中游,是黄土高原上罕见的次生湿地,总面积达5.47平方公里。近年来,当地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针对性实施各类管护工程,扎实做好湿地保护、湿地修复、科研监测、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基础能力等建设,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孝河国家湿地公园累计记录野生动物达26目70科239种。

“这两年,我们这里的环境确实也变好了。降水量增多了,树也变多了,黄土地也变绿了。”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守住生态红线,才能可持续发展。吕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扎实开展“七个一批”“六大专项行动”。一系列数据,验证了吕梁黄河流域生态变优,市内九条重点河流污染指数由2018年的31.06%降低至17.3%;汾河流域沿线9个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2020年市区优良天数达303天;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中,市区PM2.5平均浓度最低、改善幅度最大、优良天数最多;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种树二月就开始了,能干到十月份。从开始在大棚里育苗,把那一块弄完了,草上来就铲、锄草,草锄一遍它就又长起来了,再锄草,这两天前面大棚里面还能做营生,起苗子。反正是一年下来就能挣一万三四千元,有的挣一万七八千元,我们村里这两年只要是勤快的,日子都变好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吕梁在一个战场打响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场战役。截至2019年底,吕梁市黄河全流域1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58.5万人。如今,全市范围内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如火如荼,造林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由绿生金的故事依然延续。

“以前这里都是光秃秃的,啥也没有,住在黄河边也过不上好日子。现在林也种起来了,一到夏天绿油油的,环境变好了。核桃和林下经济收入增加了,日子也变得幸福了。”

“昔日看山愁白头,今天眺望满山金”。据统计,近年来吕梁市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相继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完成造林任务330万亩,退耕还林237万亩,通道绿化3000多公里,持续实施“3个100万亩”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上升到全省第三。近五年,全市年降水量平均值增加81.8毫米,达到548.5毫米;沿黄四县流入黄河泥沙量每年减少700多万吨。如今,贫瘠的山坡地陆续退耕还林,八百里吕梁山从南到北一片林海。

2021年,吕梁市委、市政府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全市手续不全、违规建设的39个存量、在建、拟建“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已建成的13个项目全部停产,在建18个项目全部停工,8个拟建项目全部停止推进。与此同时,围绕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积极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深入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推动农村能源革命;积极引进专业公司开展采煤沉陷区集中治理、系统治理;引进和推广ECO环保厕所,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打造没有污水进黄河的美丽乡村。   

山河增秀色,大地涵绿韵。人民治黄事业进入历史新阶段,黄河正在谱写演绎新时代新篇章。吕梁市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黄河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幸福河的美好画卷正在吕梁大地徐徐展开。(王宝香 郝连爱)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