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中国建设银行新金融行动:金融与科技的完美“邂逅”

2021年11月15日,看似平淡的一天,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了。作为中国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的诞生不仅意味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从此形成了上海、深圳、北京三足鼎立,南北呼应之势,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矢志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通资本市场的连接渠道。

然而,资本市场会是中小科创企业融资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吗?银行在“大科学时代”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服务空间和用武之地呢?10月12日,中国建设银行印发《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下简称“科创评价”)全行应用推广方案》,这是建行科技金融业务创新由“点”到“面”的突破,也是积极融入科创大潮、求索踏浪而歌之路的坚定步伐。

“科创筑梦师”如何评估赋值科创

在现实中,传统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始终乏力,第一道难关就是该如何评估科创、如何赋值技术?

什么是“科创评价”?在遵循信贷管理规律的前提下,围绕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这一核心创新要素,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以一系列量化指标评价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对创新能力强、有市场潜力的企业给予差别化增信支持,解决中小科技企业仅凭财务指标难以获取银行融资的困境。

“科创评价”改变了以财务评价为主的传统模式,把企业的科技水平转化为银行授信的“入场券”。据建行信贷管理部“科创评价”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批量获取国家各部委发布的10余类科技企业名录信息,以及400余项、1600多万条知识产权信息,建行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经验判断的作业方式。

“科创评价”运用大数据、智能决策、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自动生成评价结果。目前,已覆盖全国27.7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向基层行主动推送,客户经理在电脑、手机APP或微信企业号上就能“一键查询”评价结果。同时,为创新能力强、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企业开通“VIP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在将无形的知识产权“折现”为有形的资金背后,是建行“科创筑梦师”们帮助科技企业用专利搭建梦想的努力。

“科创评价”将等客户“找上门”变为敞开怀抱把客户“引进门”。基于评价结果和企业财务指标,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自动获得增信“加分”,满足产品制度、信贷政策等准入标准。

为科创企业打开大门,也陪伴他们一路成长。据团队成员介绍,“科创评价”将“一锤子”买卖变为“一揽子”服务。按照科技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风险各不相同的特点,发挥母子联动优势,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撮合、投行、信贷、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不断推出适合各个发展阶段、风险可控的新产品。

此外,“科创评价”的建立也让“科创筑梦师”的队伍不断壮大,将“孤军行”变为“多家抬”。负责人表示,“科创评价”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新方式,协助政府完善有关科技企业的奖励、补贴标准。

“技术流”流淌出“资金流”的温暖

在化石能源无处不在、成本低廉的背景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持续降低“绿色溢价”,才能让绿色低碳技术真正深入千家万户。精准服务科技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集聚,是建行对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回答。

在服务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6GW动力锂电池新建项目”时,建行江苏省分行根据企业的“科创评价”结果,后台系统依照模型规则自动为企业“增信”,以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方案在同业中取得优势,试点期间已向客户投放1.54亿元,有力帮助企业项目建成投产。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为金融的普惠化提供了契机。通过技术平台开放和金融下沉,使更多人平等地获取金融资源,获得创业致富的机会。

“科创评价”实现的转变之一,是通过自动评价、批量获客,将业务模式由一对一服务单个科技企业,转变为搭建起科技金融的平台生态。近年来,我国一直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是必然趋势。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苏州源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卓光电”)主营激光直接成像光刻机设备,对主要产品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可以应用于半导体制程、3D打印以及微纳加工领域,持续创新能力较强。

建行苏州分行在试点“科创评价”过程中,为客户新增供应链授信额度3000万元。考虑到公司与链条企业合作紧密,分行发挥建行供应链产品优势,配套支持了26户链条企业,累计新增投放5600余万元。

2020年,建行广东省分行经过“技术流”评估和调查研判,认为极飞科技创新能力强劲,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为支持公司上市,分行主动授信1亿元经营周转额度,并补充公司核心知识产权质押,化“智”为资,建行也因此成为极飞科技上市进程中最重要的合作银行。

建行的一小步,可能是行业的一大步

300年来,银行业一直沿用的是英格兰银行的“资金流”评价体系。建设银行多年深耕房地产和基建领域,信用评估同样主要看的是“砖头”,即以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而“科创评价”采用的却是“看专利”的评价体系。同时,“科创评价”不仅使银行支持科创和先进制造业有的放矢、有据可依,还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绿色低碳、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战略领域,逐渐涵养出创新创业的“雨林生态”。这看似建行创新的一小步,却可能是引发行业变革的一大步。这样的创新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多年探索实践创新沉淀的“水到渠成”。

2020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推广“建立科技型企业信贷审批授权专属流程、信用评价模型和‘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指标,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个被国务院办公厅点名进行全国推广的“技术流”的诞生地就在建行广东省分行。

2017年“技术流”萌发于南粤这块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建行广东省分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时意识到,科技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不仅可以作为押品,还闪现着“大数据”的光芒:知识产权是少有的与企业科技创新态度、实力和潜力正相关的大数据,反映了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能够提前1—2年预测企业的“资金流”情况。

“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思路一经确定,分行围绕知识产权大数据迅速构建起“技术流”方法:一套包含5大类、10余个量化指标的评价标准。自创立以来,“技术流”支持了成千上万的科技企业将技术“软实力”变成融资“硬通货”。建行广东省分行创新推出“技术流”评价方法。2019年,广州天河支行主动上门,将企业的一项专利权质押为1500万元授信,为企业发展“贷”来了甘霖。一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缓解疫情影响下企业的资金压力,建行又接受客户一项专利权质押,将授信额度提高至3000万元。蓬勃生长的科创企业在“及时雨”的浇灌下,勃然而发,重燃希望。

现代金融的核心是信用,将知识产权转化为信用,才能在科技创新上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为此,建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多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收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和“数字化”,使得初创企业凭借专利也可以获得真金白银,破解融资难题。

建行广东省分行创新的“技术流”评价体系早已将全省(含深圳)超过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数据囊括其中,涵盖了数十个细化评价指标。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科技企业只需凭借自有的核心专利作质押,就可以轻松获得建行贷款,让知识产权转化成借贷资本。

在大型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以金融科技为依托,积极探索从传统银行向创新银行的转型路径。如今,在建行广东省分行,一部设备就能连接起客户和银行,原本复杂的审批、抵押、授信等业务都能在线上快速完成。同时,基层网点也具备了精准信贷评估能力,涌现出一批金融业务能手,将银行与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创新的源头在建行广东省分行?“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形成的化学反应促成了“技术流”在广东省分行的诞生。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内聚集着高度发达、门类齐全的产业系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如何让科技金融真正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建行广东省分行在科技金融方面早有探索,在业内率先提出“FIT粤”科技金融的系统设计,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需求,打造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2016年,建行全国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落地广东,标志着科技金融服务全面升级。

2017年,由建行广东省分行首创的“技术流”评价方法应运而生,首次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要素纳入信用评价,突破依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表”的评价体系,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第四张表”——科技创新表。这张表使银行可以在科技企业中精准识别“白天鹅”,也使企业有了与银行打交道的“资本”,为煲好科技金融这碗“头啖汤”探索了一种新方法。这一年,广东省科技厅联合建行广东省分行,率先在广州、佛山、东莞等7个地市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工作,推动科技金融向小微企业延伸,进一步拓宽了受惠企业范围。与此同时,建行广东省分行不断挖掘知识产权价值,陆续推出“专利快贷”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知商贷”“科技云贷”等线上产品,推动金融机构为小微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更精准的资金服务。

“打造以‘技术流’评价方法为核心的科技金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将更好契合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广东省分行分管负责人表示。“技术流”评价方法努力疏通大湾区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加速科技企业成长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大湾区科技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扩张。

四年多来,广东省分行对辖内3316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服务全覆盖,授信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资产业务余额超2600亿元。截至9月末,分行高新技术企业信贷余额达1510亿元,较2016年增长183%;科技金融业务收益能够抵补风险,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不良率为0.5%。建行总行在广东的顶层设计提升了发展的加速度。如今,广东省分行高新技术企业中制造业客户信贷余额全行占比已达52%,优化了业务及客户结构,正向着科技金融银行这一目标稳步前进。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段志强曾多次到广东进行知识产权融资调研。他表示,“技术流”评价方法解决了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数字化”问题,补充了传统的“资金流”评价模式,解决了知识产权评估难这个贷款审批和质押融资的瓶颈。

近年来,建行广东省分行更加立体全面地对科技企业进行测评与定位,在“技术流”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政策流、技术流、能力流和资金流等“多流合一”的专属评价体系,以此汇集成一张更加精准的企业“科技报表”。

建设银行的科创生态,正百川汇海、众木成林。

今年上半年,建行总行在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10家一级分行试点推广“科创评价”。各分行紧抓契机,大显身手。

建行湖北省分行积极将评价体系和特色产品向政府部门宣介,并与武汉市科技局以及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署《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延伸。建行上海市分行在“科创评价”基础上,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推出“建知贷”,将企业的知识产权化“智”为“资”;创新“上市贷”,聚焦服务上市库中的培育企业;面市“研发贷”,将企业用于项目研发的各类资金需求以一个专项产品支持,高度匹配研发周期。建行江苏省分行运用“科创评价”梳理辖内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划定重点营销目标,形成“百户优质科技企业行动方案”。以“预授信”制度为抓手,坚持主动授信、提前介入,批量化纵深对接科技企业金融需求,合理制定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今年8月,央视《新闻联播》播报了建行湖南省分行的试点情况,称赞建行运用“科创评价”解决了科技企业轻资产、抵押物少的融资难题,建行的做法“让知识产权从轻飘飘的纸张变成了沉甸甸的信用”。

“科创评价”只是起点,进一步支持创新经济壮大进而成就自身发展,应成为建行在科技大潮中乘风破浪的新使命。未来大有可期,建行将逐步构建起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全周期”的服务体系,贯穿培育孵化、信贷支持、投贷联动等环节,帮助企业度过初创期、步入发展期、走向成熟期,不仅做一家愿意放贷的银行,更成为了解科创企业的朋友,与科研院校、风投机构、技术人才、加速器和孵化器等合作,进一步发挥关系网络效应,为企业打造熟悉新业务的“朋友圈”。“科创评价”已经先行一步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继续抓住机遇期与窗口期,在科技创业活跃的其他地区扩大布局,将成为进一步抢占先机的关键。

打通投贷联动模式,做科创客户的同行者

不同于制造类企业,科创企业初创期一般轻资产运营,研发投入大、高度依赖核心技术和核心人员,财务报表“难看”,银行传统业务适配性不足。企业一旦成长起来,往往很快进入高速发展期,银行想合作难上加难。2020年起,建行北京市分行成立创新工作委员会,设立科创业务管理中心和直属经营机构科创支行,统筹全分行科创业务;推出面向中小型科创企业的“双创云贷”“科技创业贷”等专属产品,与集团子公司和外部投资机构密切合作,探索信贷加股权投资、综合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模式……专职团队、专属产品和专业服务,分行将金融服务嵌入科创企业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在北京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树起建行新金融品牌。

走通了投贷联动模式,让建行北京市分行有信心有能力更进一步。“建行能够提供‘友好的资本’‘耐心的资本’,是因为出发点不同。”科创团队对此有着清晰的理解和精准的判断,“建行做股权融资是为了风险缓释,与社会资本有着本质的差异。”期权比例很少,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更不设“对赌条款”,而是专注于企业成长。通过股权投资获得超额收益,缓释贷款风险,企业也能在初创期获得资金支持,达成银企“双赢”。目前,投贷联动、核心企业增信、头部创投机构合作等创新模式正在逐一落地推广,投资机构合作圈的扩大使业务模式形成闭环。

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创企业需要的不仅有资金,还有资源。以成长性思维服务成长型企业,建行北京市分行在金融服务基础上不断拓展创客服务,与科创企业建立起“强链接”:全力打造科创生态圈,通过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核心企业、孵化器及园区等平台合作,扩展科创“伙伴库”,整合科创产业信息、服务、资金等关键要素,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务。目前,分行“创客学苑”开展专题讲座数十场,惠及企业6000余家、超过2万人次。

新金融的理念和方法为科创业务带来一片新天地。“做科技金融就像种树,总有一天会收获一片林”。(茹静)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中国建设银行   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