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微课 > 正文

【七一论坛】微视频 | 如何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又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真理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不了解、不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理想指的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必须同我们正在进行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一起来,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谋的是人民的福;守的就是国家的安、谋的是民族的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个主题。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递交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不仅要牢记初心使命,更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秉承初心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风骨和英雄气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贞,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共产党人认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打响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外国敌对势力、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许多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新时代,面对突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祖国大家庭、人民大幸福,放弃个人的小家庭、小幸福,奋战在抗疫一线,用共产党员的使命和生命点亮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面对国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终身必须履行的义务。对党忠诚,就要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国家的利益、忠于人民的利益。对党忠诚,就是要拥戴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权威、执行党的决定、捍卫党的利益、哪怕牺牲生命,也绝不叛党;对党忠诚,要做到自觉主动、诚恳实在、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最高的精神追求,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高表达。

“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相互贯通、逻辑严谨、特质鲜明,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目标,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青春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怎样才能够继续成功的“金钥匙”。

(作者:张黎明,系法学博士,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