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正文

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动力何在

2021六中全会配图

【六中全会精要解读】专题

作者:王伟 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卓越的历史智慧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坚持自我革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百年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那么,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动力究竟何在呢?

兴党强党: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主体自觉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由一个从建党之初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其核心和关键就在于把自我革命作为内在驱动,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全民族抗战即将胜利前夕,在著名的“窑洞对”中,毛泽东给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对党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和财务纪律等做出规定,对自我革命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着自我革命的清醒,确保了党的发展壮大和国家事业的巩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关系党的兴衰存亡的政治高度对自我革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他强调:“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功的基石,以自我革命的主体自觉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力量源泉。

直面问题: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问题导向,从不回避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回顾党的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就是我们党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推动自我革命不断走深走实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实践中彰显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要求全党必须保有自我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出现的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等不良风气,中国共产党部署整党整风运动,加强反腐败工作,自我革命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各种危险考验相互交织的困难,中国共产党主动应对、积极化解,努力提升自我革命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对国内国际风险挑战,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党的肌体组织得到净化,党的肌体健康得到维护,中国共产党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目的,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红线,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二字始终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铭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头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奉行人民利益至上,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创造的伟大成就和丰功伟绩,归根结底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定的政治魄力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检视自己,正视和改正缺点错误,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其精神动力就植根于初心使命的深情沃土之中。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面对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临的国内国际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临的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惟有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方能继续书写优异时代答卷,方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方能全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ZX20101)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