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正文

坚持胸怀天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六中全会配图

【六中全会精要解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栉风沐雨铸就辉煌。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用“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成为党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十个坚持”十条经验各有侧重,又自成一体,其中之一即“坚持胸怀天下”,这体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可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验依托。

“胸怀天下”,自古就渗透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血液中。古语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前人所述均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从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丝绸之路”,到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书写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诗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将自己置于大历史潮流之中,视世界为天下一家,全人类和合共生。

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阐释了新时代的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同力协契,踔厉奋发。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只有建立一种不同于历史上的共同体的新的联合形式才能达到。基于此,他在对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这样的联合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指向全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期盼。

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主,吸收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一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革故鼎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启迪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二是批判吸收优秀外来文化与理论。从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改革开放引进吸收全球先进技术与管理,创新市场经济理论,党领导国家和人民放眼世界,博采众长,为国家发展寻找契合的理论与方法。三是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疫精神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胸怀天下,在实践中培育出的自身特有的革命文化。

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践行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出之于言,践之于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绝非只见于言语,而是真实贯彻于长期的中国实践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平发展,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个别国家破坏国际合作,企图挑起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在新形势下,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添砖加瓦。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以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新的出发点,中国政府在病毒检测、药物研制、疫苗开发、协同抗疫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展现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是风雨兼程、历尽沧桑的一百年,不管经历多少风云变幻,党始终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优异的答卷。如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坚持胸怀天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以超越国别的全人类视野迈向新的百年。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世界都在努力奋斗。

【注:本文为武汉大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研究课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社会治理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WZM04005)阶段性成果。同时作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路径、经验与启示》(项目编号20&ZD018)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余永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苏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