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

【导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如何透过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政策以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本文从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人才优势和作用进行梳理,以期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不同的学术思考。

深刻领悟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大湾区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自此拉开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

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孕育了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财富集聚功能和财富配置能力,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成为引领全球技术变革、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重要引擎。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崛起,并日益步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无论是应对外部挑战,还是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都迫切需要发掘新的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引擎,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之间的全面合作,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新时期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战略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创新要素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全国领先。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8000多万人口,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1家,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3万家,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经济总量上是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战略地位,对推动港澳地区与内地的深度融合发展,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自觉肩负起推动大湾区建设重要责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机遇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

梳理新时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2009年,设立横琴新区;2010年,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2年,设立南沙新区;2014年,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等。这些地区被赋予国家级特区、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合作示范区、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示范任务,拥有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集成优势。

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有关部门不断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措施,重点健全香港、澳门与内地在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各种机制。相继公布了中央各部门出台的保障港澳学生在内地就学、为符合条件的内地高校港澳毕业生签发报到证、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居民可享受住房公积金待遇、保障港澳居民在内地旅游住宿权利、便利港澳居民持回乡证在部分车站自助取票、取消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发放港澳居民居住证等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尽可能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中央政府在跨境车辆进出、人员进出、海关通关便利等方面,特别是对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这一侧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如支持大湾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鼓励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九市创新创业。对于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提供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同时,还出台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以及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惠及香港社会不同阶层市民的政策措施。如,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将有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创新水平、经济实力。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大湾区发展引擎所在,率先提出《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立足“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深圳所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在创新创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以及执业认证、人才政策扶持等不同领域,为港澳居民在深圳工作生活提供全覆盖、多层次、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在深圳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对港澳青年来深圳发展进一步敞开大门,将显著增强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获得感。

发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人才优势和作用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先行示范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以人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广泛凝聚包括民主党派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第一,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人才优势和作用。民主党派汇聚着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同胞,是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队伍和重要力量。因此,民主党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着眼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切实履行做好民主党派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责任,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最广泛地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港澳居民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认同和信心,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为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二,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沿边临海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多、发展空间大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化、国际化手段吸引集聚全球高层次人才。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积极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力吸引集聚国际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大规模增加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大幅度提升国际化领军人才的质量,结交国际化人才,熟知国际化人才,用好国际化人才,适应“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粤港澳大湾区制度、法规、规则、政策的不同或差异,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五个环节中的作用,形成内陆、港澳台和国外人才开放引进的大格局。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理念、思维和方法,真正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用人主体关系,通过行政放权、依法管理、研发项目支持、金融税收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岗位动态聘任等创新手段,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开发人才能力、释放人才动力,聚集海内外人才和智力资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首先,要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要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格互认,积极推动内地城市实现全方位向港澳人才开放,港澳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向内地人才开放。要围绕大湾区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创造,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鼓励人才智力向产业实体和创新创造流动,解放和增强人才创新活力,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基础夯得更实。同时要把粤港澳的基础设施、法律、经济、教育、技术、金融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更好地融合起来,坚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积极拓宽高端人才培养引进渠道,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量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其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的源泉、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软实力的理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功立业。

最后,要不断大胆探索,突破创新,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在这里各尽其用、各展其才。在人才服务上做加法,在人才投入上做乘法,在人才管理上做减法,让用人主体有自主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从而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一流人才的吸引力、服务力和引领力,让粤港澳大湾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海平,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常战军)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