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伟大创造 根本制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

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方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开局起步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重大历史节点,党中央召开这次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的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尚数首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党领导人民建立、巩固、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功效;用“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重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党关于民主的立场、理念和基本观点,系统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这本身就是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最重要、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体现,也是对人大工作的英明指引和巨大推动。人大工作要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提出并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从中央到乡镇五级政权都设有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选民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现有的262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中,县乡两级基层人大代表占绝大多数,全国22万多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点,成为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人大代表本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广泛倾听人民心声,表达人民意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议案、建议和意见,真实反映人民诉求,肩负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依法履职尽责,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国家机器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体现人民民主,涵盖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最高实现形式和重要参与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可靠制度保障,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保障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法治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新中国成立72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开辟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5年7月,又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庄严承诺忠于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标志性成果。目前,我国已有法律27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1.2万多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作出了决策部署。人大立法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导作用,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各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纂、作出决定决议过程,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广泛征求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职能部门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最大共识,全面提升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法治保障。

用好宪法赋予的监督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制度优势、法治体系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监督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要健全申诉控告检举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立良法、强监督、促善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4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阐释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在带领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主要工作,深刻回答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深刻认识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定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特征、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式,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反对、抵制和防止西方所谓“宪政”、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司法独立的侵蚀影响,在守正创新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讲好中国民主故事,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作者陶庆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副主任委员,华夏国际智库理事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