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引领乡村善治走上振兴路

四川省开江县长岭镇中山坪村村民们最近迎来了一件喜事,村内主干道拓宽工程终于完工了,原来3.5米宽的村道增加到4.5米宽,平时错车再也不用听“倒车请注意”了。中山坪村主干道已经修成七八年,群众一直反映道路狭窄、通行不畅等问题,但苦于资金不足、占地纠纷等,久而久之成了“老大难”问题。

为什么“老大难”问题到如今就顺利解决了?中山坪村书记顾森彬道出原委。近年来,该村坚持把党建引领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把法治建设理念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推行依法民主决策,推动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模式。

“三级平台”让群众诉求有处可说

“黄社长,我们村道这么窄,错个车要搞半天,你说到底什么时候拓宽哦?”今年2月,中山坪村村民李某来到挂着“小组治理服务平台”标识的黄兴迁家里询问,但黄兴迁一点都不心慌,为了解决村道拓宽问题,畅通群众出行道路,村里早就做好了打算,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小组(网格)治理服务平台”是开江县在长岭镇试点搭建的基层治理三级平台之一,另有村(社区)治理服务平台和镇级治理服务综合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和依靠群众,由“小组(网格)治理服务平台负责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并落实首次调处,村(社区)治理服务平台进行二次调处,乡镇级治理服务综合平台实现最终调处”的三级调处机制,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党员群众沟通好,基层纠纷少的目标,让群众诉求充分得到回应。在首次收到村民反映的村道拓宽问题,相关情况就反馈到村委会,村委会汇总向镇上汇报,最终由镇上统筹协调相关县级部门,将村道拓宽工程落实到位。而所谓的“东风”,就是待村委会和党员大会召开,集体研究讨论通过村道拓宽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三支队伍”让群众诉求有人能解

在甘棠镇转洞桥村,有一群“闲不住”的能人,他们义务充当“和事佬”,在田间地头,在村居院坝,专门做群众调解工作,用自己的“嘴皮子”解开群众之间的“心结子”,他们也被村民称之为“基层民情受理员”。

“基层民情受理员”主要由有经验、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党员群众担任,他们中,有的当过村支书,有的任过村民组长,还有的是退役老兵,都是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矛调经验,他们热衷调节村里面的大小事务,为村上的稳定和谐发挥自己的作用。说起矛盾调节的诀窍,“受理员”谢合钦毫不吝啬,“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要有耐心,做到公平公正,群众心里有杆秤,自然能够事半功倍。”

除了“基层民情受理员”,转洞桥村党总支还组建了“法律政策明白人”“为民服务人才库”两支队伍,分别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三支队伍”,折射出转洞桥村党总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探索,让群众唱“主角”,建立起以村民为基础的群众自治机制。在“三支队伍”的带动下,转洞桥村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据法、理、情制定“红与黑”奖惩机制,健全全村治理模式,党总支连续五年被评为开江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大机制”让基层治理有章可循

宝塔坝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民生事项咨询代办机制”,将涉及民生服务的民政、医保、劳动保障、司法等13大类41项政策进行分类梳理,编印成便民服务明白册,发放到干部群众手中。特别是针对“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代办各类民生事项,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据悉,开江县为实现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让基层治理有法可循、有规可依,着手建立健全“三大机制”。通过健全民生事项咨询代办机制,“基层民情受理员”通过当面交流、电话联系收集整理群众待办事由,分级分类办理群众申请事项;通过健全矛盾纠纷三级联调机制,由村民小组、村调委会、乡镇矛调中心三级处理群众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重大问题不出乡镇”;通过健全事项办理动态评价机制,由纪委部门等以电话抽查、实地回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开江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持续创新乡村治理实践,让乡村既充满活力、风景秀美又幸福和谐,走好走稳乡村善治之路,凝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开江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