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时都有新的学习内容,处处都有教育的存在,学校并不是唯一的教育与学习场所。但针对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教育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怎样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双减”有效落实的关键之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双减”政策下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挑战。首先,是师资来源及职前培训的挑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教师基本是入职即为师、入职即为用,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提升能力,相对缺乏职前较为系统深入的培训;其次,是职业规划及发展动力的挑战。多数教师职业生涯目标单一,缺少细致的职业规划,缺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极大制约了专业的高水平发展;第三,是社会期待及职业特性的挑战。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优秀没有上限,教师永远处于成长之中。有人讲:教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第四,是对“双减”政策认识的局限。目前,有的个别教师还存在没能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等角度与高度去认识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而是囿于旧有的应试观念等问题。
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双减”的关键定位于教师专业的成长,针对教师成长的具体措施是:建立分层培养机制,找准教师发展基点,狠抓落实。对于参加工作三年内的教师,重指导频率和成长节奏,落实好校内双重导师制,坚持每周听课指导,提升校内教研组活动质量,强化自我反思;对于参加工作三至十年的教师,重指导效果和成长成效,充分利用建在我校的六个市级名师工作站的独特优势,每月请市级专家来校指导教。坚持学校教师与市域内外的名校开展同课异构、业务交流,强化专家引领;对于参加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师,重业内认同和职业引领,落实助力工程,以学生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指标,强化同伴互助,形成群体优势。通过分层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我校教师多人次参与市级层面展示交流活动;骨干教师多人次到外省交流展示,介绍我校课改模式和课堂教学经验,广大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为“双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保障。同时,教师们还结合我校农村学生的实际学习资源情况,在认真研读教材后,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发学科的资源单,布置作业力求达到科学合理。对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校内的学习效能,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两点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管理者要善于进行思想引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能够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只有把这些深入管理者的内心,才能深入教师的内心,这是确保“双减”有效落实的前提基础。第二,管理者必须真正地尊重、信任、鼓励每位教师。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我们更多地应该看到教师哪方面行,哪方面需要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助其成长。
蒙以养正,圣功也。“双减”是党的教育初心的回归,是基础教育的一次大改革!相信,在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的大改革,贯彻落实好义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宋连军 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中心小学书记、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