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碧桂园勇担社会责任 乘风破浪振兴乡村

“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多年来,这句充满温度的话语,是碧桂园集团始终奉行的企业使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碧桂园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为主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北京区域积极贯彻集团部署,总结扶贫工作经验。在所帮扶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以党建为抓手,聚焦“五个振兴”,发力青少年人才培养,做强特色产业链,多措并举,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人才振兴】

村企共建关爱留守儿童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早些年,承德市滦平县有一群人,因为原生地的贫困,不得不穿梭在通往大城市的道路中,寻找更多机会。但也有一群人,自始至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或在离乡打拼多年后毅然决然回乡,投身到带领、帮助村民脱贫的工作中。

今年42岁的尹智杰是滦平县偏道子村脱贫过程中功不可没的闪光人物。她是滦平县少有的几位女村书记;是积极回乡扶贫的创业者;更是偏道子村120个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

偏道子村位于滦平县东北部,全村2000多人中,有超过1100人是外出务工者,在这个村子里,孩子和老人成了主要人群。

2015年,响应政府号召,尹智杰回到村里开始做起了扶贫工作;2018年,尹智杰担任起滦平县张百湾镇偏道子村书记,于是,她不再只是扶贫的参与者,更是带头人。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对于留守儿童的理解,尹智杰有着比旁人更多的感触。在她看来,留守儿童并非一个词汇,而是一张张清晰的面孔,也是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不一样”的孩子。

“这些孩子几乎都是放养状态,整天灰头土脸到处乱跑乱逛,还有一些很小就学会了说脏话。”当目睹了村里留守儿童的状况,尹智杰思考着一定要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做些什么。

有了想法后,尹智杰开始了长达15个月的奔波。从活动室选址、到桌椅板凳收集、再到沟通家长学校……所有工作她都亲力亲为。为了让孩子们在视野范围内,同时自己也能兼顾村中事务,尹智杰在村委办公地腾出一间屋子作为“童心港湾活动室”。

活动室开放初期,尹智杰从下午三点就开始忙碌:接送孩子、辅导作业、指导学习、沟通家长老师……晚上9点护送孩子们回家后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这间不足42平米的活动室,从下午3点开放到晚上9点,而这6小时也成了偏道子村留守儿童们一天中期待的时光。

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全的管教体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时常缺席。如何让童心港湾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有效补充,当好接力棒,是尹智杰一直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让孩子们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像城市孩子那样乐观、自信、阳光”也是尹智杰的心愿。于是,带着精心撰写的童心港湾活动计划,尹智杰找到了碧桂园北京区域滦平乡村振兴团队,双方一拍即合。“碧桂园也在做教育帮扶,除了乡村教育硬件设施的改善外,我们也做留守儿童关爱。尹姐一个人坚持这么多年,我们很愿意去联合推进。”负责教育帮扶工作的碧桂园北京区域乡村振兴团队成员许雪松如是说。

“现在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背后还有企业的支持,协同作战力量更大了。”在碧桂园的支持下,尹智杰的童心港湾活动走出了偏道子村,在金山岭长城、南山植物园、花海小镇等都有他们户外实践的身影。

从自掏腰包到慢慢接受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的支持,120个孩子在尹智杰的“童心港湾”里进进出出,每个孩子都曾在这里找到学校、家庭之外的学习空间。尹智杰的童心港湾活动室就像一根纽带,渐渐将留守儿童关爱拧成共识。

【产业帮扶】

做强乡村特色产业链

教育扶贫不易,产业扶贫更难。如果说教育扶贫是让贫困的孩子们看到了未来,那么产业扶贫则是令内生发展更加可持续。

不同于其他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薄、条件差,生产能力也偏弱。因此产业扶贫工作的核心便是要找准产业、对准人头。既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又要适合扶贫对象的特点;既要考虑当下,又要兼顾长远;既要能“输血”,又要能“造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自参与精准扶贫以来,碧桂园北京区域滦平乡村振兴团队在当地共排查出了脱贫不稳定户74人,并对原深度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共303人进行动态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夯实产业帮扶基础,做强乡村特色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链接供给端,碧桂园践行“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结合帮扶县资源禀赋,根据各县特色产业项目,组织当地农民开展特色种养,积极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共建共享产业模式,助推项目稳定运营和突破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还联合清华大学开展了“清华碧桂园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面向碧桂园和清华大学结对帮扶县区乡村振兴干部、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进行培训,其中,滦平县的294名乡村振兴干部、创业带头人、返乡扎根创业青年等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进行了学习。

【党建引领】

“老村长”成脱贫工作有力抓手

脱贫也始终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多年来,碧桂园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将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扶贫推进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以党建助力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碧桂园北京区域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据悉,碧桂园联动党员干部、优秀农村青年、妇女、致富带头人等,打造党建共建平台,与5个村进行结对共建,党建引领带动教育、产业、就业等全方面帮扶。

党建更离不开人民。2018年11月,滦平县火斗山镇孙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斌被聘为碧桂园老村长,协助碧桂园扶贫工作人员走访入户摸排贫困户情况,并将国家政策与碧桂园扶贫政策整合用以帮助贫困户。“碧桂园老村长是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有力抓手。”据王斌介绍,那时,孙营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全村408户村民中就有3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是党员,我不能走,只要村民们需要我,我就会继续做下去。”从年轻小伙到两鬓斑白的“大叔”,一路走来,王斌的信念从未变过。村委班子成员走的走,换的换,但王斌却一直都在,他把青春都献给了孙营村。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时刻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按照碧桂园集团的统一部署,已助力滦平县200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014人实现脱贫。

有人曾说,在扶贫的过程中看到了更多的温存和美好。多年来,碧桂园通过自身努力,改善了滦平县人民的生活,更改善了他们的精神面貌。

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幸福殷实的梦想也正变得越来越真实可感。多年来,碧桂园集团将企业的创新文化应用于长期的扶贫实践,截至2020年12月,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的9省14县已全部实现脱贫,脱贫超49万人次。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碧桂园   企业社会责任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