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学术前沿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理解其历史方位和根本属性;从人类追求现代化视野理解其较之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在追求现代化上的比较优势;从社会主义内涵理解其在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全方位发展;从大历史观理解其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内涵 意义 制度优势

【中图分类号】D61/B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3.002

高正礼,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主要著作有《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策研究报告》(合著)、《中国共产党“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百年历程和经验启示》(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刻领悟。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方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据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发展阶段。思想理论界对文明形态的划分,长期以来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按地域划分,例如将古代文明形态划分为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或者将文明划分为东方文明、中亚文明、西方文明等;二是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划分,例如将文明形态划分为采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三是按历史阶段划分,例如将文明形态划分为史前文明、远古文明、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近现代文明等;四是按呈现方式划分,例如将文明形态划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等。但是,鲜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对文明形态进行的划分,相反,学界还尤为强调二者的区别,典型观点认为文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两个内容重叠需要厘清并加以区别的概念[2]。实际上,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等概念早已被思想理论界广泛使用。因此,完全可以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划分人类文明形态。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4]。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文明形态,这是其历史方位和根本属性。

从人类追求现代化视野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比较优势

实现现代化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基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性质,人类历史上的现代化模式主要划分为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者是早发的、内生的、渐进的现代化,在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但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通过殖民侵略、血腥掠夺而完成的,其结果是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社会动荡,等等。后者是后发的、外生的、赶超的现代化,是建立在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基础上,通过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扩大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而实现的,虽然成效显著,但是存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美洲等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国家、民族和地区也纷纷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除了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这“亚洲四小龙”基本实现现代化外,其他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现代化都没有成功。“亚洲四小龙”的成功主要依赖于特殊的历史机缘和地理位置,没有形成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追求现代化可借鉴的模式,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中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所处的国际环境和缺乏经验,我国基本上沿袭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出现活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等问题。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6],并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7],而其“新”就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完善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全过程民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走和平发展而非国强必霸的道路,破除零和、冷战思维而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和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明,“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8]。

从社会主义内涵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是思想、运动、制度和文化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整体。其最初表现为关于未来社会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空想,后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成为指导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由思想理论转变为实践运动。工农劳苦大众通过革命运动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由思想、远动发展转变为现实社会制度。同时,在社会主义思想、运动、制度等演进中形成了有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以及科技、教育、文艺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统一整体中,思想指导运动、制度和文化建设;运动丰富思想,成就制度和文化;制度固化和保障思想、运动与文化;文化滋养思想、运动和制度。四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党和国家文件虽然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等,但明确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具体表述,主要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9]。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们党总结经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建党90周年时,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经过九十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自信以及坚持,由道路和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发展到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价值与作用,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2],并提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3]进而明确提出了坚定“四个自信”的要求,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位一体”相统一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里的“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二者并不是并列关系,而应该是递进关系。党正是通过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才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这个文明新形态是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统一整体。其理论方面的文明形态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4];制度方面的文明形态是由党的领导和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事等一系列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文化方面的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5],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从大历史观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强调对历史,特别是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他一再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从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近代以来180多年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宏大的历史视野出发,对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作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郑重指出和庄严宣告: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又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8],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的视角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等作出的历史贡献,而且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和规律,从“时代潮流”“全球风云”等视角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光明前景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9]新的征程上,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必须“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0]因此,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当结合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的宏大历史观与国际视野来理解其世界意义。

总之,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类追求现代化的视野、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等方面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RCW105)

 

注释

[1][5][7][17][19][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701/c64094-32146278.html。

[2]徐春:《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辨析——唯物史观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4][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2、21、22页。

[6]《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页。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8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4页。

[10][11]《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6、525~526页。

[11]《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25、526页。

[12][15][1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9页。

[1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责 编/桂 琰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Helped to Create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Gao Zhengli

Abstract: To deeply grasp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important point that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helped to create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we can understand its historical orientation and fundamental attribu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xist social form theory; understand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over capitalism and the traditional soci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uman pursuit of modernization; understand its all-round improv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ism in theory, road, system and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ur-pronged connotation of socialism; and understand its world significance of providing new choice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ursue modernization,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common values of all mank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history.

Keyword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institutional

[责任编辑:桂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