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岁月的蹉跎,点染沉默的山色,像祖先的静默,用肩膀承担重责;这一抹春色,映照风雨的萧瑟,似父辈的心火,用双手开辟先河。”从一棵树到一片“海”,是塞罕坝三代“造林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漫长接力,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赓续。建场初期,塞罕坝人以天为“床”、以地当“房”,顶着凛冽寒风,在白雪荒原育苗造林,让一种精神扎下了根。有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力量,塞罕坝人爬冰卧雪不觉苦、风餐露宿不畏难,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太阳下白炽深褐,等待林荫在侧。曾经,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聚集于此,用辛勤的汗水拉开沙地造林的序幕,让荒山换了人间。面对“雨凇”和“旱灾”等灾难一次次袭来,塞罕坝人用了20年时间,造林96万亩,再次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塞罕坝的建设历程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也是永不言弃的奋斗史,更是绿色发展的探索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定位为我国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也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无论是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还是回应群众关切、提升发展质量,都要求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以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塞罕坝机械林场推动绿色发展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在发扬塞罕坝精神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补齐生态短板,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发扬塞罕坝精神中推进绿色发展,一个首要的方面,就是要知行合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就是要想问题、找办法、出点子、选路子,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尤其是要考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保护好群众切实利益。林场建立初期,由于缺乏高寒、高海拔造林经验,造林成活率不足5%。为了突破难关,塞罕坝人在失败中找经验,从零开始育苗。经过艰苦探索,他们攻克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实现了创新绿色发展的自我超越。广大党员干部在谋划一地一时的发展中,绝不能因为谋求发展就破坏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绝不能因为需要发展,就上马“短、平、快”项目,而忽视了群众的需求。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发扬塞罕坝精神中推动绿色发展,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牢不逾生态红线的发展理念,把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在谋划地方发展布局、制定发展举措、引进发展项目和培育发展产业等工作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到在发展绿色事业中推动发展,在推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各级各地也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决策者和实施者,要从严问责,倒逼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做保护生态和推动发展的行动派。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答好新时代绿色发展这道题,广大党员干部就应汇聚“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慎终如始,让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持续建设生态文明中开创绿色发展新境界。
壮丽秀美的山川,是美丽动人的风景;伟大崇高的精神,是震撼心灵的力量。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发扬塞罕坝精神,从光荣历史中汲取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爱汇成河浇灌绿色,以实际行动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画卷!(作者:徐永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