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党史学习“因信而坚”的三重逻辑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正当其时,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光辉历程,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光荣历史的学习思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信仰、信念、信心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史增信,因信而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信仰、信念、信心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共同架构起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创造奇迹的精神世界。

因信仰而坚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无条件地信服,将其作为自己整体性的行动指南并不懈践行,舍生忘死在所不惜。信仰反映了人的崇高而系统的精神世界,会给人们带来坚定而持久的精神力量。人们在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体系、信仰系统之后,就会对信仰产生敬畏之心,就会为其所信不惜牺牲和付出自己的一切,激发出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内在人格、精神面貌、实践行动上都表现出为信仰而坚贞的节操,转化出强大的实践动能和物质力量。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信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全体人民只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就会知道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最后奔向何方,就能形成一条心、凝成一股绳,立足中国大地之上,创造美好未来。

信仰带来定力。回首百年路,中国共产党遇到的艰难困苦难以想象,但是都能走过来,靠什么?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支撑,因此能够不惧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是信仰的力量,信仰的逻辑。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无论我们遭遇多么强大的敌人,遭遇多么巨大的风险挑战,遭遇多么严酷的环境与艰苦的条件,都能取得胜利、创造辉煌,依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定力。“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总是走在历史的前面,对未来的风险难题总有预见性、能下先手棋,因此每次都能以自我革命化险为夷,靠什么?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指引。这种幸运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信仰的必然、信仰的力量。因为我们有信仰,我们有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我们就有思想指南针,就有指路明灯,就有幸运之星指引和照耀。

信仰带来伟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至今已百年,奋斗历程中经常遭遇巨大的困难、凶狠的强敌,但总能战胜困难、打败强敌、取得胜利,靠什么?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力,因此总能抢关夺隘、无往不胜。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就会不怕牺牲,不惜牺牲,就能有如神助、勇创奇迹。这就是信仰的伟大力量。

信仰带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无论何时,一旦背离、放弃或偏离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就会走弯路、有损失,甚至可能犯下颠覆性的错误。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大逻辑、必然性。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真理,坚持共产主义必然走向胜利。

崇高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只有努力学习,加强修炼,方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方能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坚定崇高信仰,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修炼与精神淬炼,筑牢我们的信仰根基,为此就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创新成果,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牢地奠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只有理论上清醒,方能做到信仰上坚贞、政治上坚定。

因信念而坚定:“只要有信念,就不怕险阻艰难”

信念是坚信某种结果必定出现、某种目标必定实现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思想观念。科学的信念尤其是理想信念能够使人在实践中对奋斗目标确信不疑,对实现奋斗目标坚定不移。为了理想事业,勇于面对艰险,敢于攻坚克难,不断排除万难,在大风大浪、风险挑战中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在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因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路坦途,伟大的事业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我们要“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只有我们信念坚定、行动坚决,方能战胜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方能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信念产生支撑力。“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形成强大的支撑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困难、风险和挑战时,理想信念能够点燃希望之火、照亮黑暗之夜,支撑人们克服困难挑战,走过艰难时分、走出至暗时刻,达至理想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新的长征路上,只要我们保持理想信念的坚定,不论环境有多严峻,不论条件怎么变化,都能做到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朝着伟大的理想奋斗不止。“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这是信念的逻辑力量,是支撑我们克服千难万险、越过千沟万壑、取得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信念产生战斗力。坚定的信念必定会走向奋进的实践。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必定会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从而使理想信念呈现为一种无比强大的战斗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经化作行动、变为实践,就会转变为物质力量,就会变成迎接敌人严刑拷打、不惧牺牲与死亡的意志力,产生出不惧敌人枪林弹雨、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战斗力。因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回顾百年党史,我们认识到: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都有无比强大的战斗力,总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其根本原因来自我们党始终具有世界上任何其它政党所不具备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每位党员的理想信念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重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性环节去看、去抓、去落实。“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总开关”没拧紧,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全党的事业,而且和每个党员息息相关,需要每个党员身体力行。“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强大战斗力之源。

信念产生凝聚力。只有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方能够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方能“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从而产生出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各地千差万别,要能产生合力、协力、凝聚力,就一刻也离不开共同信念的纽带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有着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就不怕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风险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面对一切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凝心聚力、克敌制胜,激发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凝聚力。

因信心而坚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信心是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预想和目标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信心是实践的前提条件,是支撑人们前行的力量。科学的信仰、信念支撑和激发下的信心,能够使人产生正确的自信,激发人的活力、潜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人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相反,离开了科学的信仰和信念支撑,离开了与正确的实践相结合,自信往往变成空洞的自满与自负。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梦想,因为我们的梦想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想,更不是个人的私心,而是祖国梦、民族梦、世界梦与每个人梦想的融合统一,因此能够坚定我们的自信、激发我们的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心箴言,蕴含着深刻的实践智慧,使人民因信而坚、因信而强。

信心能够增强内驱力。没有信心,任何事业都不能起步,更遑论走向成功。信心是一种内驱力,驱动主体顽强地朝向目标前进,遇到困难坚不可摧,遇到强敌越战越强。这是一种心理动能,一种内在驱力,还是一种实践动能,驱使人们由心而行,驱动人们奋力拼搏、克敌制胜。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没有信心的驱动,我们怎么能够战胜那么强大的敌人?这种信心能够产生压倒敌人的必胜斗志和强大气势。所以毛泽东同志讲敌人“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这种“气”就是必胜信心产生的压倒优势。

信心能够创造进取活力。当信心成为全体人民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时,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就会活力四射,整个社会就会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就能形成积极进取、刚健有力的进取精神。中国开放时期,总能听到“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崩溃”,而是愈发坚强。为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强的信心,它焕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拼搏进取精神和战胜困难的能量,使整个社会活力迸发,充满朝气、锐气、底气。

信心能够激发内在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能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怎么挖掘好潜力。信心是一种心理力量,能够激发出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能够充分挖掘出、调动起深藏在人身上各个“角落里”的内在潜力,让人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和调动起来时,这些潜力就会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就能把看似普通的“黄土”变成“宝贵金子”。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给予我们的信心,就是这样一种使“黄土成金”的潜能释放、潜力焕发。

信心能够锻造胆识魄力。人生不可能都是没有坎坷的坦途,事业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而是必然会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坚强的信心能够锻造我们的魄力,增强我们承压、抗压、解压的能力,一改我们畏首畏尾、畏缩不前的心理。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要具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和魄力。这种胆识与魄力来自坚定的信心,使我们朝着目标与梦想勇敢进击、无畏前行。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始终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4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立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论述,包含着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信”字大逻辑,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深刻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与实践、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既具有强大的世界观意义,又具有卓有成效的方法论意义,是新时代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推动实践和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因信而坚”“因信而强”。我们要自觉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宝贵财富,努力构建当代中国人强大的心理世界和美好的精神家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砥砺前行,朝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断前行。

(作者分别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xcb00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信仰   信念   信心   学史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