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关于党风“著名论断”的时代意蕴

【摘要】“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著名论断”,影响深远。这个“著名论断”具有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警示力度,既是一个严肃的政治论断,也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判断、理论命题,深刻揭示了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价值与地位。认真回顾、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有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一刻不停歇地推进党风建设。

【关键词】陈云 党风 党的生死存亡 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溯历史,改革开放后首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有过类似的论述,并在党的十八大后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他在1980年提出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著名论断”,至今具有重要价值。

“著名论断”的提出

一方面,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与中央纪委大抓党风建设的过程中,契合当时的社会氛围,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陈云对党风的深刻认识,饱含着陈云的心血与智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破有立,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就破而言,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标志着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局面的根本性结束;就立而言,重新确立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新路线新任务,迫切需要有力的纪律保障与作风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选举产生了以陈云同志为首的由一百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保障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措施。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这清楚表明,恢复重建中央纪委对于政治路线落地生根来说是何等重要,抓党风建设对于中央纪委来说是何等重要。与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相一致,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的陈云把党风建设放到中央纪委工作的优先位置。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就是他在抓党风建设过程中提出的。

另一方面,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是在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过程中提出的,不是单纯就党风谈党风,而是跟党的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陈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与战略思维。1980年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准则》,聚焦党内政治生活,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一部“准则”位阶的党内法规,是对党章极为重要补充,一通过就受到高度关注与广泛好评,党内外都热切期待其迅速得以贯彻落实,促进党风根本好转。中央纪委为此数次召开贯彻《准则》的座谈会,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就是在1980年11月14日开始的第三次座谈会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具体而言,《准则》通过后的党风形势是:客观上,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而言,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还存在一些相当严重的不正之风;主观上,还有部分同志对党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不正之风放任不管乃至纵容包庇。有鉴于此,陈云在座谈会期间严肃提出三条意见,首当其冲就是:“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体现了狠抓党风的决心,为改革开放初期切实加强党风建设确立了基调。

“著名论断”的丰富内涵

首先,“著名论断”具有政治高度,把党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建设无小事。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立足全局,从“党的生死存亡”高度对党风问题进行了科学定性、战略定性,抓住了作风问题的要害,彰显了党风建设的政治意义。

其次,“著名论断”具有历史厚度,提出前与提出后都有史实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立足这种高度的认识与深刻精准的总结,很集中的一个体现就是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既是在总结我们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执政后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在总结世界各国执政党历史教训、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教训基础上提出的。之后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更是印证了这一论断的深刻性。

再次,“著名论断”具有理论深度,深刻揭示了党风与人心向背的内在联系。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民心也是具体的,人民群众往往根据党员干部的作风来判断我们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植根于人心向背,阐明了党风建设的本质意义。1983年10月12日,陈云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发言指出:“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以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风,使党丧失民心。所以,我说过:‘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这里,陈云用“所以”一词,说明了提出“著名论断”的原因,即:党风败坏会使党丧失民心。要言之,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具有穿透力,既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判断,也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判断、理论命题,已在并将继续在中外政党实践中得到检验。

最后,“著名论断”具有警示力度,从提出到如今都让人警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直言“党的生死存亡”,力透纸背,揭示了不正之风的巨大危害,体现了陈云对党的高度忠诚、对不正之风的高度警觉。1981年召开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去年十一月,陈云同志根据历史经验和党的现状,严肃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向全党敲了警钟。”这一警钟,提出时如雷贯耳,至今仍然长鸣。

“著名论断”的重大与深远影响

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一经提出,就很快得到邓小平同志等中央领导的赞同,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风的一个代表性论断。1980年1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说:“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提出的这么一个命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全党,首先是我们的干部,要认真地考虑这个问题。”同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严格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在中央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下,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迅速在党内传达与全社会报道,引起了热烈反响,有力促进了党风建设。

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从提出至今,已经超过整整40年,但其影响从未间断。相反,一直备受中央领导人与广大党员干部关注,频频进入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与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文件。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不仅引用了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而且说到该论断“应该成为全党同志的座右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暨陈云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讨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援引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后指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概括了其贡献与功勋,其中就包括“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

综上所述,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不仅在当时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在陈云众多思想观点中极具代表性,也是我们党在党风领域的一个标志性理论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党风的规律性认识。

“著名论断”的新时代价值

就为什么要推进作风建设而言,要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党风建设,增强推进党风建设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从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强调要用共产党的“延安作风”打败国民党的“西安作风”,到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都道出了党风的弥足珍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作风建设念兹在兹,反复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的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党风对我们党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陈云关于党风的“著名论断”,创新了党风建设理论,为推进党风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

就怎样推进作风建设而言,既要立足当前打好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打好持久战。基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陈云强调“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里的“抓紧搞”与“永远搞”,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抓紧搞”指向当前,意味着不能拖延。只有“抓紧搞”,党风问题才不会愈演愈烈、积重难返。“永远搞”指向长期,意味着不能“一阵风”。只有“永远搞”,作风问题才不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类似地,陈云还说过:“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抓党的建设,打出作风建设组合拳,例如,制定并严格实施八项规定,坚决、精准、持续反对“四风”,先后聚焦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成效明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同时,作风问题由来已久,具有历史性、顽固性和反复性。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根深蒂固,不时隐形变样、改头换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的征程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抓到底,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对公款吃喝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并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

(作者分别为湖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研究员、湖南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委书记、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反腐倡廉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BDJ02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6月12日)》,《人民日报》,2015年6月13日。

责编/韩拓 美编/陈琳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