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走进红色美丽村庄】湖北陈策楼村: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村庄文章配图

【专题】“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

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王爽)7月21日,“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走进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采访团一行在这里深切感受到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内涵。

陈策楼村位于大别山余脉烽火山下,它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烈士的故乡。近年来,陈策楼村以富民兴村为愿景,以特色兴村为目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及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坚持“抓党建强引领,抓生态聚民心、抓产业强发展、抓文化强活力”,不断拓宽“红色引领、绿色振兴”之路。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为民赤诚历久弥坚

革命先烈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是引导人民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事业的精神灯塔。陈策楼村党支部积极建强村级党组织,激发基层活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头雁效应”,健全基层治理网络。陈策楼村成立以村民小组、自然塆、经济合作组织为单元的党小组,选优配强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长,建立覆盖全村和各特色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同时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充分依照村情村况制订村规民约,强化“五治融合”,即发挥“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和完善“镇党委—村党支部—村党小组—村组红白理事会、村民事务议事小组、社会治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党员包户”五级乡村治理组织网络,强化乡村治理组织领导,形成多元共治、村民自治格局。

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近年来,陈策村紧紧围绕传承“潭秋精神”,创新探索“聚星之家”垸组党建模式,推行“一个塆组、一个党小组、一个理事会、一个活动阵地”的工作思路,以“党员活动在塆组、产业发展在塆组、文化融入在塆组、参与治理在塆组、示范在塆组、为民服务在塆组”为主要内容,扎实落实好村民的各种需求,夯实以服务发展为核心的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施行“五个党员”责任制,主动在垸组亮明党员身份,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提高党员责任感和荣誉感。主动包联农户,原则上联系10户左右群众,按照“群众有呼、我必有应”的要求,主动给塆组群众跑跑腿、办实事,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小事不出塆组,大事不出村镇”落到实处。

图片10

党员家庭户(肖志学)人民论坛网 王爽/摄

图片11

陈策楼村“聚星之家” 人民论坛网 王爽/摄

“聚星之家”是陈策楼村塆组党小组活动阵地的名称,取自100年前陈潭秋创办“聚星学校”中的“聚星”二字,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内涵,着力将聚星之家打造成为凝聚基层“满天星”的红色高地。

守护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坚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伟大的革命实践生成伟大的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勇担使命、艰苦奋斗的实践动力,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陈策楼村在用心用情用力保护、管理、运用丰厚红色资源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守好红色文化,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现在的陈潭秋故居居室为原黄冈县政府于1980年仿原貌复建。40多年来,该馆经过不断的扩建,已初具规模。陈潭秋故居景区占地面积约500亩,内有故居、陈策楼、《陈潭秋生平事迹展》展馆、铜像广场、宣誓广场、廉政教育馆等完整建筑陈列。

图片12

陈潭秋纪念馆内 人民论坛网 王爽/摄

在采访中,人民论坛网记者了解到,对于陈策楼村的村民来说,陈潭秋及其家人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们,这些红色建筑的一砖一瓦都凝练着村民们的深情。

陈国安是中共一大代表革命烈士陈潭秋同志的后辈。1979年,陈策楼村决定对陈潭秋故居进行恢复重建,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陈国安率先响应,积极捐资捐物,并且为制作陈潭秋烈士铜像的事情来回奔走。今年陈国安老人已78岁,1981年10月1月正式在陈潭秋故居工作,已义务讲解陈潭秋事迹40年,他表示还将继续讲好潭秋故事和传承潭秋精神。

为使革命故事准确详实地表达并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新时代的“潭秋精神”,陈策楼村一方面组织党史、革命史专家团队对陈策楼红色革命精神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创作出《丰骨,陈潭秋画传》、红色舞蹈剧《曙光》,红色情景剧《我们的季节》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密切联系组织、宣传、教育等部门,通过定期组织“红五月”青少年祭英烈、清明公祭人民英雄等丰富活动载体,真正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融合发展。陈策楼村围绕培育和打造“红色故里,绿色家园”品牌目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结合村庄布局和资源,依次建设“紫气东来”“山丹丹红”“金秀大地”“绿竹坚强”“八月桂花”等“五彩村落”。同时,以陈潭秋故居纪念馆为中心,修建环形旅游公路、澄潭公园,修建百姓舞台及3000平方米的体育健身广场等,再通过打造景观,以红梅路串联起故居纪念馆、黄州区廉政教育基地等将红色文化融入绿色环境的巧妙方式,以“绿色”承载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美丽村庄,将陈潭秋故居红色旅游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让人们在乡村山林之中,感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气韵。

点燃“红色引擎”,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近年来,陈策楼村以村属固定资产为资本,探索与大型旅游公司合作发展新型旅游产品的模式,积极推进村属企业提档升级,加强红色棉纺商标、产品等研发力度,培育红色旅游文创衍生产品。同时,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村庄建设相契合,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依托村内丰富的湖塘水资源和已初具规模的桃、李、柑、桔等四季生态采摘农业优势,建立了水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进红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和水面休闲渔业旅游等相融互促。

陈志高老人是陈策楼镇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能手,种植葡萄已经快10年了。2011年,陈志高是第一批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代表,承包了2亩地就投入种植,认真学习技术并严格按照生态种植方法,葡萄第一年就挂了果,如今每年可以获得32000元左右的收入。

图片13

陈志高老人在自己的葡萄种植园和大家分享种植心得 人民论坛网 王爽/摄

一人富不算富,先富起来的陈志高主动为周边的乡亲服务,主动帮助他们订购种苗、提供技术指导、分享成功经验,在他的帮助下,附近的乡亲们也陆续种上了葡萄,葡萄种植让他们改善了生活,慢慢走上了致富路。随着葡萄收益越来越高,他们深感“生活越来越好!”

传承红色基因,要用情感来建立情感,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在党的领导下,陈策楼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而矗立在荆楚大地的千百个革命遗址,也正如“精神灯塔”般,指引着人们走上新时代长征路。伟大的革命实践生成伟大的红色文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勇担使命、艰苦奋斗的实践动力,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