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走进红色美丽村庄】延安刘河湾村:红色文化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人民论坛网讯(记者 王爽)6月9日,“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走进陕西省吴起县吴起街道刘河湾村。来到吴起县城西郊胜利山脚下,一座以上世纪30年代“陕北苏区工业中心”与“七八十年代老县城记忆”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村,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刘河湾村既有伟大“长征精神”的集中展现,又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历史巨变的鲜明对比,也不乏红色基因传承和发展的生动实践。

依托红色文化,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村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传承红色基因,激活乡村振兴的各类资源要素,刘河湾村把村庄规划作为特色村建设的先导,结合胜利山景区和村庄现状,坚持全域理念,着眼长远目标,突出强调“红色打底、古色映衬、绿色发展”导向,邀请设计院对刘河湾进行全面设计,分为洞藏吴起、长征落脚点、老吴起传统餐饮区、“红色古镇1978”复原区四个部分。洞藏吴起以住宿和体验为主,依托其黄土山体资源,打造极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陕北特色的民居景观;长征落脚点建造时光隧道,以红色雕刻长廊的方式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在吴起生活和战斗的场景,给游客介绍老吴起发生“切尾巴”战役等事件。老吴起传统餐饮区以马家大院为载体、依托“万里长征第一面”打造陕北特色餐饮区,同时引入陕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示,使餐饮服务与民俗体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红色古镇1978”复原区主要表达地域景观与历史语境的延续,纪念性与休闲性转换,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保持一定的协调性,并采用绿化等元素将其柔化、淡化,使之浑然天成,形成不同的景观巧妙的过渡。

拓展红色产业链条,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延展,能够促进城乡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延伸红色文化乡村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既要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又要找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挖掘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对接点,夯实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刘河湾村以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结合村情实际,成立刘河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成袖珍苹果园80亩,着力打造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苹果采摘园,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苹果采摘体验等综合性产业。同时,加大传统饮食文化开发建设,在做好黄米馍馍、黄酒作坊等特色饮食的基础上,深挖传统地域系列特色饮食。

走好生态兴农路,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生态是美丽乡村的命脉。为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老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就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助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为了彻底解决侵占河道、乱倒垃圾、污染水体等问题,刘河湾村围绕“靓村、治水、畅路”,采取“节水、护水、治水”三重措施,着力打造建设湿地公园。今年对河道垃圾、杂草集中清理达200余吨。同时,调运西湖垂柳、金叶榆等风景树5000余株对河道沿岸进行集中绿化,并在河道栽植芦苇、荷花等花卉50000余株,为辖区河道增添一抹绚丽多彩的景观。

深掘红色文化基因,激活地域文化密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刘河湾村挖掘红色文化亮点,于细节处体现红色情怀,实现与民众情感共鸣,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美丽乡村”等特色化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红色文化生态特色村,真正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