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走进红色美丽村庄,走出不一样的红色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日前,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共同组织的“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通过挖掘江西、湖南等6个省50多个村庄背后的红色历史和红色记忆,学习了解这些村庄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共同探讨如何更好赓续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指引方向,信仰坚定的“旗帜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纵观百年历程,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高举思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葎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烽火岁月,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与汗水写下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虔诚执着与深厚至信。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目标吸引、精神感召和价值凝聚,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虽九死犹未悔,殚精竭虑出自心,断头流血仍从容。

这次“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了江西萍乡、湖南怀化等地,重温那一段段激荡的历史岁月,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萍乡到处都展现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庆祝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芦溪县在原卢德铭烈士墓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并命名为秋收起义烈士陵园。84岁的老奶奶罗淑文经常会到卢德铭纪念馆里缅怀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她时常教育自己的子女们不能忘了革命先贤们的牺牲奉献,要继承好革命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坚定的信仰、共同的理想信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凝聚与动员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如今,战争年代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信仰的力量”。

斗志昂扬永不言弃的“热血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到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回望百年,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深入剖析自我,敢于刮骨疗伤的勇气,才使得中国共产党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够永葆青春,热血前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凌宵峭壁白云间,万里长征人未还。半夜松声呼壮士,红军崖上吊英贤。千古英雄化抔土,热血一腔洒人寰。谁教江山多毓秀,精神到处尽斑斓。”原小水村完全小学校长张玉良在红军烈士合葬墓前念出了这首诗。湖南怀化通道的小水村是红军跳崖八烈士壮烈牺牲的地方,为了缅怀革命先烈,通道县人民政府筹建了小水红军长征战斗纪念碑。每到节假日,当地百姓及附近部队战士、中小学生等都会前来吊唁,并义务清扫修复纪念建筑。小水村的干部群众和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保护好村内的红色文化遗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认为,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我们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保证党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以党的崇高理想、坚定信仰、奋斗精神、不懈动力、卓越能力,持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更要不懈努力,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让红色热血永远沸腾,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曾经,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如今,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踏实肯干,增收致富的“果实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采访团实地考察调研发现,这些美丽的红色村也借助自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果。萍乡市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走出了一条“红色培训+脱贫攻坚”的特色发展之路,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江西省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将红色文化的历史文化与绿色资源的青山绿水深度融合,通过“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带来了人流,拉动了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而湖南省会同县则正在规划景点集群布局,通过形成红色旅游大格局和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乡村的精神指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琦认为,乡村往往具备城市没有的资源禀赋,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应充分运用这些特有的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乡村,以更好发挥城乡互补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开发旅游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加强城乡之间的生活、文化交流,更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目之所及的自然风光越来越少,许多城市人越来越向往农村生活,这对于乡村是重要的发展机遇。绝大部分农村位于相对偏僻的地区,往往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方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有林木灌丛,有果树花海;有高山湖泊,有戈壁黄沙……每一寸土壤都点缀着无数动人的色彩,但红色,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通过这次“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我们深深感受到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些红色故事和红色记忆都会永远存于我们心中,化为丰厚养分为我们积蓄磅礴力量,让我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都能够坚定不移,昂扬向前。(人民论坛记者 宋畅)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