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汇,舆情生态发生深刻改变,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迅捷化、复杂化和意识形态化趋向,做好舆情引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为领导干部的应对和处置舆情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提升政府公信力,就必须增强舆情素养,提升舆情治理水平。
一是全面深刻领会增强领导干部舆情素养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舆情素养,提升治理水平的根本在于锤炼党性修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古今中外,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增强舆情素养,提升治理水平,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和处理舆情工作。“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舆情工作才能获得深沉持久可靠的动力源泉和发展基础。增强舆情素养,提升治理水平,要始终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不断推动网信事业和舆情信息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是全面把握领导干部增强舆情素养的内容构成。舆情素养是信息化时代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包括舆情数据素养、舆情判断素养、舆情表达素养、舆情传播素养和舆情应对素养等理论内涵和内容构成,对应着时代要求、舆情主体、舆情客体和舆情空间建设等方面的舆情治理需求,尤其是舆情应急素养的提升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必修课。一方面要专门开展理论提升的定期专项学习和培训,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提升和案例分析,掌握原理内容和现实演化的适配性;另一方面将舆情趋势研究工作常态化。如时间和环境许可,领导干部每天都要在第一时间做好“舆情功课”,及时了解社会热点焦点。舆情工作看似是挑战,但掌握规律后运用好网络这一便捷的平台和载体,重视对舆情动态的研究,与网民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更有利于各项工作开展,尤其有利于凸显“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成效,实现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三是全面把握领导干部提升舆情治理水平的能力构成。领导干部面对舆情应该具备:梳理舆情发生发展的常识能力、把握舆情特点和性质的研判能力、面对负面突发舆情的担当能力、引导舆情正确走向的技术能力、推动舆情价值观和伦理建设的责任能力等,尤其是融媒体环境下宣传部门和网信部门的领导要增强突出时空分异与整合能力,正确引导扩张阶段“高峰型”空间集聚区舆论,切忌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引导和处置研究甚少,操作时好时坏,引起受众强烈反弹。要凸显舆情治理时效性和针对性。以问题导向找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创设处置模型,根据时空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应答域更为清晰;要凸显舆情治理成果可操作性和可预判性。从大数据分析入手,使引导策略对于未来研判舆情可能来源、走势和归宿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能够将成果不断复制和推广,避免应用性狭窄的短板;要凸显舆情治理创新性和延伸性。
四是全面构建领导干部增强舆情素养提升舆情治理水平的工作格局。一方面,树立风险思维与数据思维,从科技、平台、内容等角度入手,梳理提炼重大舆情应对和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相关要求,切实面向决策需求、增强问题意识,做到精准破题、有效解题。包括:研究如何正确认识深刻理解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应对的新挑战;研究如何把握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意识形态安全与人本话语权的界限;研究如何保障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舆情传播社会责任问题等;另一方面,政府和主流媒体要坚持矛盾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强化责任意识,严守意识形态工作规范,政府引导主流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把关人”作用,高度重视舆情管理和创新工作,构建舆情处置工作新格局。进行领导干部舆情素养提升平台的建设、完善;开展各级领导干部舆情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为基层形成舆情引导的处置方案和操作指南;将舆情素养增强和舆情治理水平提升与舆情智库建设、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党建工作发挥作用;充分运用信息化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从舆情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注:本文是工业与信息化部党建项目“增强领导干部网络舆情素养 提升舆情处置和科学治理能力研究”(GXZY204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贺苗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