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非遗匠人微拍堂生活录:线下锤出金银饰品,线上“锤”入小康生活

村前是草海湿地,村后是凤凰山,村里叮当作响敲打声不断。这是位于云南大理鹤庆的一座小村新华村,千百年来,村民们都生活于此,即靠山水恩赐,也凭借手中技艺安身立命。

1611818990272003333.jpg

新华银匠村前,一座巨大的牌坊伫立,上书“中国第一银匠村”字样。除石雕基座外,牌坊的立柱、横梁、斗栱、飞檐、盖瓦等部位均用手工银雕作品包覆,由十多位匠人耗时近两年,损耗千足银1.8吨,在2020年底正式落成。

1979年出生的寸光伟,新华村年轻工匠代表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以他为派代表的新华银匠们,正在用自己手中的小锤,线下锤出金银器,线上“锤”入小康生活。

小锤敲过一千年

从唐代南诏起,鹤庆的各个村子便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品的加工制作,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新华村石寨门楼上,现在还挂着 “云天起云鹤,大翼飞腾九万里;石寨开石门,小锤敲过一千年”。

还没走进寨子,便已经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如玉珠滚盘,如金石相交,匠人们打制银器的声音以及成了整个村子生活的背景音。街头巷尾、村坊邻里,放眼望去,银光璀璨,除了银器,还是银器。

据《鹤庆县志》记载,自唐代南诏国时期伊始,新华村便有人从事金银铜器加工,至今超过千年。在以往,银匠们挑着扁担出门,一头挂着手拉风箱,一头挂着小锤烙铁等吃饭家伙及行李,足迹遍布云贵川等周边省份,甚至远至东南亚部分地区,被成为“小炉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恰逢藏区一批喇嘛庙修缮,寺院的宝顶、佛像以及各种宗教法器需要大量金银铜制品,新华村的“小炉匠”们在藏区极为抢手,而藏区独特的寺院艺术风格,也让银匠们技艺有了极大提升。

1611819014930064650.jpg

1994年,不过17岁的寸光伟跟随父兄,来到拉萨,开始一位新华匠人技艺晋升的“必经之路”。

作为寸家第六代传人之一的寸光伟,年纪不算大,却已经是村里名气极大的“师傅”。家学渊源之下,自小耳濡目染,十岁光景在放课之余便会学着父兄以小锤敲打,制作些简单器皿和雕刻,初中之前,他已经基本掌握了银器加工的基本工序。后来,家人看他实在无心学习,却对银器情有独钟,便同意他不再上学,而是专攻技艺。

来到拉萨之后,放眼所及,到处都是寺庙,到处都是佛像,到处都是磕长头的朝圣者,到处都是手工艺品。在当时,天光微亮,寸光伟就需要起床做手艺,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结束之后,他还会摊开画纸,对工作期间看到的藏风工艺品样式临摹学习。

他的技艺,仿佛雨后春笋,拔节疯长。

1999年,因父母年迈,寸光伟与兄弟商议,最终决定由他回家照料老人。几年前,另一位同村人寸发标回到新华村开始创业,以“九龙壶”的创新技艺轰动一时,各地客商纷纷而来,新华村的名气传了出去。

回到家中的寸光伟,也创建了“原始工艺坊”。同时,他放不下自己的“西藏情结”,主打制作酥油灯。一时之间,这种藏地特色的工艺品,成了寸光伟的名片。

线上“锤”入小康生活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在新华村1000多户居民中,足有有73.6%从事金、银、铜、铁等金属手工艺品加工,几乎是家家户户“抡小锤”。

1611819042117096870.jpg

但之前,寸光伟一直被一个问题苦恼——学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个匠人从学徒到出师,至少要三年。第一年处于学习期,此后可以完成基本饰品、器皿制作时,工资在每月四五千左右。“年轻人嫌赚钱慢,很多人跑去做生意了。”寸光伟说,“而且每天都叮叮当、叮叮当地,如果不专心就会觉得很枯燥。”

他一直忧心新华村传统的手工技艺无人继承,为此对于自己的技艺从不吝啬,符合标准的学徒,都愿意亲囊相授,他的口头禅就是“教会徒弟饿不死师傅”。

1611819067972057245.jpg

但许多年轻人还是选择外出就业、做生意,直到互联网电商东风吹入新华村。

2013年,寸光伟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称号。也就是这一年,新华村当地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本地和外来青年等年轻群体开始通过电商平台与微信开始“网络售卖”,寸光伟尽管对新兴的业态不太熟悉,但对于这种趋势极为认同——不进则退,不符合潮流就要被淘汰。

他的概念中,互联网就是一个窗口,向世界展示新华村技艺的展示点,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客户,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发现自己村子里的工艺品。

2015年后,新华村中不少人开始接触微拍堂,他们惊喜的发现,原来还有一群对银器等手工艺极为热衷的爱好者客户。“不少做了五六年的匠人,比之前从业十年二十年的匠人赚得都多”,寸光伟说,“这也是好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学艺了。”

“我自己不会操作,所以是和村里会做微拍堂的人一起合作的。”寸光伟说,他和微拍堂店铺「新华银器村」合作良久,模式是由专人运营微拍堂店铺,根据市场风向选择工艺品类型;匠人负责制作,保证作品质量,并推陈出新制作新品类,“专业人做专业事,才能把行业越做越大。”

“一个微拍堂店铺,单月五六万到七八万很正常,这在以前是完全想不到到。”寸光伟说,他倒是很喜欢微拍堂的交易模式——客户看中了再出价。

如果是成批量生产的“半标品”,寸光伟一个月出产的成品便要超过300斤;而若是精心制作的大件,“两三个月很正常,一年半年的也很多,工艺真得需要时间,但就是这种精益求精,让网上很多客户来订制。”

“徒弟里年轻人都在学着做微拍堂一类的电商,这是大趋势,也是新时代的出路嘛。”寸光伟说,电话里还传来周围叮当作响的锤打声。

一千年前的小炉匠人四处奔波,一千年后的新华匠人足不出户。小锤敲过一千年,匠人们在线下锤出金银饰品,线上“锤”入小康生活。

本文系微拍堂「文玩奇谭」系列第7篇内容,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文玩江湖!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us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