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拓展“两山”转化通道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十五年来,“两山”理念从愿景到行动,从自发到自觉,历经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检验,与时俱进地成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论遵循与实践指南,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理念,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成果

“两山”转化的关键在于促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也就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产品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的总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指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显现和认可。201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浙江丽水市、江西抚州市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面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深圳市盐田区和海南省先后开展了试验工作。全国几十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数百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纷纷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成功案例。2020年10月,浙江发布全国首部省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陆域生态系统》,为全国“绿水青山”高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浙江方案。

2020年4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的通知》(第一批),在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形成了厦门市五缘湾片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等11种典型做法。生态环境部也结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实践,推出“绿色发展示范案例”,对示范创建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鲜活案例和先进经验予以展示推广。2020年8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公布了“践行‘两山’理念典型案例”,全省共16个案例入选,集中体现了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成果。

二、从探索转化路径到拓展转化通道的转变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同志指出,要把“两山”理念研究得更深入一些、宣传得更广泛一些,把“两山”转化通道打开得更宽阔一些,全面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袁家军书记指出,浙江一定坚决扛起“两山”理念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聚焦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找准抓实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的突破口。从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到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的转变,标志着浙江省在践行“两山”理念,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出生态资源到资产到资本的转换路径,农民到企业化到股东的转变路径,生态资源要素化到数字化到市场化的转化路径。正确的路子就要坚持走下去,要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构建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让生态资源更好地成为生态资本、生态红利。

三、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的建议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是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又是一次全新的实践探索。就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责任定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质上就是通过生态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为消费者带来福利改善,让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相应价格,从而以货币化的方式使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这其中存在大量的相当复杂和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在“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初期,需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而在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的过程中,市场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应该逐步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主导”方向转变

1.强化政府引导

生态产品部分属于公共产品,部分属于公共资源,具有外部性、不可分割性,政府既要防止公共资源过度利用带来的负外部性,又要防止搭便车导致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能够在市场显现的生态产品价值一般是消费性直接使用价值,此外的生态产品价值往往难以通过现有的市场交易体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使得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显现和认可。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要加强扶持政策制度、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发展规划、生态资源利用统筹协调和规制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投入和分配机制等的制定和设计,用以促进生态产品质量的保持和提升,生态产品经营的整体性改进,增强对企业和资本的吸引力。

2.明确企业主体

生态产品价值就是人们愿意为生态产品带来福利改善而支付相应的对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能仅靠生态资本,需要人造资本、人力资本等社会资本要素实现有机结合,才能使生态产品价值产生乘数效应。纯天然、原生态的生态资本虽然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享受,但如果没有人造资本的投入,生态资本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于消费者福利改善是十分有限的,生态资本维护需要后天资本投入,对纯天然的生态资本提供维护才能得以维持并得到提升,才能实现消费者福利的改善。人力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态产品经营的整体规划和品牌营销、生态资源利用的统筹协调和规制管理、生态产品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用以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取决于生态产品质量的特性,生态产品质量管理和维护,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明确企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的主体地位,企业要通过以质取胜,下大力气改善生态产品品质,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服务、生态产品等满足和创造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获得感。

3.完善市场主导

生态产品是体现生态溢价的高附加值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的价值,还包含了生态环境质量价值、生态资源要素价值、生态技术贡献价值和生态文化服务价值等特殊价值。所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综合考量生态贡献的“外生性”“补偿型”,生态生产的“内生性”“效益型”,必须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难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励生态产品供给,搭建连接拥有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平台。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上得到了显现和认可,才能意味着生态产品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是“让市场说出生态价格”,应大胆实践创新,有条件地让市场成为“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导者。

(二)突破政策瓶颈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绿色产业、生态市场等众多领域,现有政策虽然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缺乏针对性、耦合性和时效性,部分政策之间条块分割、相互掣肘,难以形成保障合力,所以政策制度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是“两山”转化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瓶颈需要突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生态环境方面,包括环境权益配额交易机制、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环境附加值付费机制、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生态资源方面,包括生态资本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GEP核算)标准体系、生态资源资产确权登记与产权交易机制、生态资源约束性有偿使用和用途管制(生态产品正负面清单)机制、生态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生态资源储备与交易的绿色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等;生态市场方面,包括生态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生态产品定价机制、生态产品认证机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生态市场交易机制、生态产品标准体系、生态产品评估考核体系等。此外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构建,生态意识和生态自觉的全民培养)等等。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设计要强调“多规合一”,要与现行的各类规划和政策相互衔接。目前有些政策制度已有制定,还需要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相关内容;有些政策制度尚存欠缺,还需要创新实践和探索总结,形成为共识、凝练成政策。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生态环境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制度的衔接,设计生态环境争端解决和裁决机制。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和实践规范,做到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可操作可推广,不仅能在国内指导和落实具体部署任务开展,更要能衔接国际通行法则,成为可在全球推广复制,引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三)完善技术支撑

1.生态核算技术

要加快制定推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先要搞清楚生态产品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就要求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统一标准。目前各地采用的核算方法、评估技术和指标体系都不统一,不同标准核算出来的结果相差很大,且与GDP核算体系难以衔接和对照,导致核算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直接影响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公共生态产品政府采购、生态环境权益配额交易、生态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区域及流域之间生态补偿标准制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多个方面。

浙江发布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涉及GEP核算步骤、生态产品功能量核算方法、生态产品功能量定价方法、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核算质量控制和核算成果汇总等内容,主要明确核算范围、定义相关术语、规范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提出成果输出具体要求。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准化的做了有益探索,但是在更大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和修正完善。

2.信息技术支撑

随着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发展主导技术,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信息技术不仅本身具备绿色低碳的特征,更可实现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优化配置生态资源。将信息技术与生态农业的种植相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可以获得农作物产量、生产过程等方面的信息,遇到问题可及时地掌握和解决。农民不用主观猜测土壤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标准,智能化高科技会将土壤的湿度多少、温度多少、营养成分如何、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等信息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地分析展现。农业种植变得省时省力,既解放诸多劳动力,又充分提高生产效率,还节约土地、电力等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开展生态资源分类和数据统计,通过会计核算准则及经济量化分析方法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进行价值化、精确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存量优化、流量提升、变量可控的“三量协调”,找出开发和保护的平衡点;实现生态建设项目和生态产品开发开展大数据监控、预测和评估。

3.生态技术创新

绿色科技创新与应用创新是“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支撑和内生动能。应该充分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运用跨界和平台理念,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引导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通过绿色生态技术创新,还可不断深耕生态资源和新兴业态,统筹抓好生态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和新兴业态培育整合发展。

(四)搭建整合平台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主导”的“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建立能把政府、企业、社会和市场串联起来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整合平台。通过这个整合平台可以实现生态资源数据采集统计、智能核算评估、检测监测监管、风险预防预警、生态考核评估、生态资源和产品交易、绿色金融政策对接等,将有关“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其中,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得以顺利运行。

十九大报告也专门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为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整合平台的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目前,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有关研究机构和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合作,探索搭建“生态大脑”,开展“以城市大脑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创新实践”,努力为完善和探索“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出新样本和新贡献。

【作者:孟东军,浙江大学西部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高丽莎,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品牌运营总监;胡剑锋,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陈礼珍,杭州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张杭君,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两山”理论   生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