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办实事、解民忧 > 正文

初心闪耀扶贫路

——记武平县新湖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建峰

人民论坛网12月31日龙岩讯(刘时安 陈雨桐)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举措,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要求。周建峰是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派驻新湖村的“第一书记”,驻村三年多来,他探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不忘初心、敢于创新、勤于作为,整个新湖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新湖村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周书记功不可没。”“他把我们当自家人,无论干啥都把责任扛在肩上。”“现在路变宽了,村变美了,看病更方便了,生活也更好了”…… 采访中,村民们纷纷诉说着村里的变化。

图片2

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探民情:抓党建,强队伍,真心真情凝聚民心

新湖村,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中堡镇,是龙岩市第一批生态村。刚到村里,周建峰便一头扎进了村民家。他挨家挨户走访,谁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疑惑,周建峰都记在心里。

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很多:土地荒废、村口路基塌方、村卫生所看病难等等,为何不找党支部解决?村民兰祥书说:“一开大会就吵,闹哄哄的,有时村里连会都开不下去。”

面对现实,军人出身且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周建峰并没有退缩,他决心为村里办好事、办实事,主动融入到村民当中,以学习的心态向村民和村干部虚心请教。经过走访,他了解到,群众不信任村干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务公开不彻底,“两委”班子战斗力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18年,周建峰紧紧抓住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选出了经验丰富、敢担当、有群众基础的新“两委”班子。会上,周建峰立了个规矩—— “阳光做事”,村里每一笔开支报销,都要经过村两委会讨论,大项资金要报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这些规矩的实施逐步改变了村里优亲厚友、村财收支混乱、重大事项不敢公开等怪象,改善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看法,拉近了干群关系。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组织建设,村里先后召开了“三会一课”54次,其中支部党员大会26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23次。新加入的3名优秀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在正直风气的熏陶下,成长迅速;全村党员的党性观念,在浓厚的学习风气中,更加坚定。

图片3

新湖村6面户外大型宣传党建牌上,鲜明的党建标语不断提醒着每个进出的人——前进的方向和脚下的道路。

解民忧:补短板 促升级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周建峰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到空巢老人家中,老人那空荡荡的家,和一双空洞的眼睛。因为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很多老人既无儿女侍奉又无资金养老,别说情感慰藉,就连基础的生活需求——看病、喝水都是困难,这日子怎么过?

为了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周建峰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回福州还为新湖村项目建设筹集资金而四处奔波。“扶贫工作是国家的一项大事,组织上派你去驻村帮扶,是对你的信任和期盼,你要好好干,不能辜负领导和群众对咱的厚望,家里的事交给我们,你安心把村里的工作做好。”家人对周建峰的理解和支持,成了他扶贫路上前进的动力。

三年来,周建峰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资金近60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项目33个,项目实施总数达到41个。

投入资金28万元,修建农村人饮工程3处,备用抽水电2处,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难”的矛盾;投入资金近2万元,完成村部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解决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的问题;争取资金51万元,300平方米的村幸福院和文体活动中心大楼拔地而起,成为老人们互助养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扩路修路修水渠、成立村级避灾点、修筑公路安全护栏、修缮村口塌方路基、整治全村人居环境、安路灯、请县镇医务人员为老人免费体检、节日发放慰问金……一个个项目的具体时间、费用、处理情况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周建峰的本子里。

“我多跑一分、多做一分,村里的发展就多一分的希望。我想,这就是我们驻村书记的初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周建峰信心满满:“下一步,还要争取将13.35公里长的‘大新公路’硬化项目开工和农民公园打造完成。”

帮民富:选产业 谋致富 唱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实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湖村,海拔700多米,森林覆盖率95%以上,气候湿润,有着难得的无污染空气、土壤和水。这样的优越的自然环境,100亩农田却荒废着。

如何突破?针对新湖村独特的自然条件,周建峰多次与外出乡贤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回到家乡投资,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积极推动成立了吉新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吉岩灵芝专业合作社,为其提供办公地点,规范场所,完善制度,同时动员加大荒地林地流转数量,增加投入资金。

2018年,脐橙基地产业由原来的100余亩扩大为280亩,林下仿野生灵芝由原计划种植200亩扩大为500亩,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吸收在家的村民在合作社锄草、施肥和打药等管理工作,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增加了日常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林地所有者的收入,村先后以投入2个产业基地54.41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形式占股10%。

图片4

周建峰介绍新湖村脐橙产业情况

“周书记来了之后,不仅让贫困户脱贫,还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我们从内心深处感谢他。”言语间,新湖村党支部书记兰加龙透露着真挚和赞许。

而随着扶贫的深入,村里出现了两种形态:能够稳定脱贫户和不能够稳定脱贫户。稳定的脱贫户如何走得更远?不稳定的怎么帮助他们?这是新湖村党支部会议上经常讨论的问题,大家根据掌握的一手信息,来来回回讨论、一个一个评估、一条一条落实,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兰添华、兰昌书、兰有明是村里的年轻创业能手,他们有头脑、有干劲儿,搭着脱贫的利好政策上了台阶,组织对他们加大关心培养,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激发其他贫困户的积极性。

针对兰佛生一户6人和兰富娣一户3人不稳定脱贫的情况,村两委为蓝佛生申请了30箱蜜蜂,加上往年的40箱,70箱蜜蜂,同时鼓励他种了1.5亩辣椒,2亩水田,年收入达到8万元。兰富娣则依靠在外开店儿子的收入,加上自己力所能及地耕种、养殖,生活不是问题。

“周书记他们很负责,经常打电话关心我们,有啥困难,找他们就行。我们自己也应该更努力才是。”兰佛生笑呵呵地说,“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国家的决心、政府的诚意。

目前,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60元,比2017年增长37.4%,村集体收入达到17.55万元,增长168%。新湖村也已于2018年底顺利实现摘帽。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上级部门全力支持、周建峰和村两委努力奋斗、村民尽力配合,“毓秀新湖”正在朝着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目标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