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涵养产业人才拔节生长的优质生态

网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产业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最大底数,培养造就大国工匠,就是要以优质生态支撑基础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以一支高素质劳动大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涵养政策生态,提升引才质效。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产业人才受政策引导、靠政策保障,良好的政策环境决定了引才数量与质量。要适应长远发展定计划。相千里马就要有千里眼,必须将产业人才成长周期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同步考量,聚焦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社会稳定等大局大势,把产业人才选拔引进列入宏观战略规划,专项编制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工艺匠人招引计划,适度超前做大专技人才增量,合理有序消化普通农工存量,构建起有章法的产业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要切中现实需求出举措。满足发展所需是选才引才的第一指标,应结合企业用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定期制发产业人才需求清单,建立企业招工数据库,探索带着项目找人才、带着团队找人才、带着人才找人才等供需对接手段,综合采用技能大赛选才、专职院校荐才、生产一线识才等招才引才方式,做到“按需点菜”。要呼应时代环境调策略,加快引进网络直播、O2O服务、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人才,重点吸聚信息安全、军工生产、智能制造等专技人员,实施更加稳健的劳动就业策略,制定更加有效的就业扶持计划,把能工巧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涵养从业生态,搭建育才载体。产业人才基数大、构成杂,必须把融入“双循环”作为培育产业人才的目标靶向,坚持以平台思维导流育才资源、固化培训模式,形成“从业即入学”的良好环境,持续释放国内高效生产潜力、增强国际技术竞争底气。育才如“星星点灯”,用才方能“星火燎原”。打造技能“孵化器”。要牢固树立“岗位是最好的学校”理念,通过政策奖励、政企联办、企业结对等方式,广泛建立技能培训车间、入职教育二课堂、传帮带班组,着力把“新手”训练为“老手”,把普通工人培育成产业人才,形成临岗职业教育闭环。构建名匠“培养链”。产业人才身怀技艺,助其提升精进,才能促其“一匠成名”。要建立专业技能培养链,一对一进行能力素质采样、培训提能问需,跟踪职业发展轨迹、建立人才档案,通过政企联办异地培训班、项目考察组、产业实验室,帮助有一技之长的产业人才开阔视野、磨炼技艺、对接资源,加快实现从工人到匠人的蜕变。筑起蓝领“创智湾”。产业人才是实践创新的主力军,要构建以技术创新转化率、技术研发投产率等指标为核心权重的产业人才评价体系,推出产业人才在岗创新创业全周期金融服务计划,鼓励支持高级技工、高级农艺师、非遗传承人等群体领办名师工作室、技术实验室,探索建立产品首购、服务首用等产业人才“双创”扶持计划,着力打通从想法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涵养产业生态,协同用才模式。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构建要素协同、模式协同、区域协同的产业生态对高效用才至关重要。产业人才作为流动性战略资源,只有通过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筑渠引水”,才能实现高精度匹配、深层次开发。协同上下游企业。上下游企业共融共生是实现产业人才高效配置的必要条件,要鼓励上下游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高技能产业人才从上游到下游主持技术改造、产品革新、生产指导,引导新入职产业人才从下游到上游参与项目攻坚、突击生产,逐步健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牵引的产业人才流动渠道,让技能与资本紧密耦合。协同前后端产业。前端产业集智、后端产业聚人,要坚持以产业生态圈理念引导前后端产业聚集,持续推动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与产业人才的高效互动,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建立技术联盟、项目攻关小组,支持打造技工“周转池”、产业人才“中继站”等协同用才载体,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应用效率。协同互补型区域。联通区域才会联动人力,要将资源互补、战略互信、技术互联融入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整体布局,在联合借智用才、共建人才发展平台、共享专业技术资源、促进产业人才流动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搭建跨区域人力资源协同开发桥梁。

涵养服务生态,拿出留才诚意。产业人才来自基层,期盼的是更实在的服务和更具体的关切,要构建起适应厂区生产、通勤生活、身份转换等职业特征的服务链条,让人才“守一业白首、择一城终老”。扩大党管人才服务面。党管人才核心在引领、关键靠服务,要进一步延伸党建引领人才工作前端触手,让产业人才进入党政领导班子常态化联系服务范畴,健全产业功能区党工委统筹、属地街镇党委配合、企业党组织协同的产业人才服务体系,以红领驿站、初心坊、职工之家提升党群服务可及性,将产业人才招引使用情况纳入党建述职,确保党的关心关怀沉到基层、落在一线。营造职住平衡服务圈。“人城产”融合是聚才留才的基本逻辑,要以建设大尺度的“独立城市”和小尺度的“产业社区”为抓手,根据产业人才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偏好规划引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消费形态,探索倒班房、廉租住房、人才公寓租售模式,提升社区邻里中心、中小型商业综合体、共享体育场等设施覆盖面,加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班次与站点,营造经济实惠的职住空间。构建后顾无忧服务网。安稳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产业人才落地生根的最佳土壤,要坚持推动人才服务“上云用数赋智”,开发一站式网上办事门户,嵌入人才绿卡申领、教育医疗配套等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功能,让产业人才注册即后顾无忧;要探索人才点单、企业呼叫、部门报到工作模式,畅通产业人才诉求表达渠道,完善政企联动响应机制,织密安心安业的服务网格。(作者:何炬)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