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上午,“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苏州举行。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主办,中央政法委员会宣传教育局协办,江苏省委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办、浙江省委网信办、江西省委网信办、湖南省委网信办、贵州省委网信办及人民论坛网共同承办。中央网信办和中央政法委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活动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求是网等重点理论网站、法制网等政法类媒体的记者等近100人出席启动仪式。在为期半天的会议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以主旨发言等形式,围绕“大国小鲜”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大国小鲜”将“高大上”与“接地气”结合起来。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振民教授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听起来好像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话题,其实是与我们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公司企业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治理面对的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就“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专家们的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类:
实践价值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谈到,这是一次立足社会、立足基层而又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振民教授认为,这次活动到东部发达地区,也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到城市、到农村、到大城市、到中城市和小城市进行全方位地扫描,从中发现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一些创新实践,非常有意义。他还认为,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基层,通过深入基层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经验,可以为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灵感,提供实践的基础。
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的统一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认为,讨论“智慧中国”的社会治理,总结“智慧中国”社会治理的新鲜经验,宣传“智慧中国”社会治理的成果实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这是在新冠疫情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次重大活动,非常及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认为,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全国、地方和基层,都是在不断地探索和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多样,借这样的机会我们不断总结发现好的经验和好的创建,而且把一些成熟的经验和实践,不断地向国家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上推进,是这次活动的题中应有之意。
基层治理的内涵
关于基层治理的内涵,与会专家们都进行了生动而鲜活的阐释:
处理好块块与条条的关系是烹小鲜的大学问。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从历史回顾中谈到,我们对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内涵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他认为,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是遇到的复杂的纠纷都是在块块(处)发生的,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很多都是由条条来处理的,公安、城管、卫生、健康等一系列的,都是由条条来管的。基层之治怎样处理好块块与条条的关系,这是大学问。
烹小鲜要掌握好火候,搭配好作料。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用“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来谈社会治理,说明治理一个像中国这样的14亿人口大国一定要有定力,就好像烹调一条小鱼一样,要非常精心。既要掌握好火候,又要注意搭配好油盐酱醋这些佐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所以它很好地体现了基层之治内涵的深意。
推进基层之治的背景
关于推进基层之治的背景,也即我们是从什么样的意义上谈论基层治理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认为,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巨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已经从过去的单位社会进入了现在的公共社会。这就意味着人们的利益调节机制和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变化是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非常集体化、组织化的形式进入了一个个体化、多元化和契约化的这样一个社会组织形式中;第二个变化是社会联系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有问题找组织,个体和政府几乎不接触,到现如今进入多元化的公共社会,个体化、契约化成为陌生人世界中的主要联系方式;第三个变化就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一体化,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走出体制或者是走向经济形式中,这一变化是决定性的,结构性的。因为社会有了空间,有了创新和创造力,因此,怎么治理,怎么把分化的治理整合到不同的权威和组织形式中,这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基层治理的显著成效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与会专家们都给予了积极肯定:
疫情防控的显著成效彰显“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基层治理效能。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2020年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上就是对全球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体制的人们的一场无差别的严峻挑战,它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更让人们看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同时更是对中国“大国小鲜”的一次实战检验。正是因为“大国小鲜”,才使得14亿多中国人免除了一场大灾大难。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高手在民间、智慧在基层。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中国治理水平怎样,关键是看基层。高手在民间,我国很多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许多基层治理的经验和做法,涌现了很多先进典型,形成了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这样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政府职能转变夯实“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认为,面对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政府做了很多改变、很多的推进,比如说服务型政府建设、责任型政府建设、社会组织的改革等都是在不断地推进,尤其是最近这些年,在全国铺开的党群服务中心,是相当突出的一个成就,因为它把过去那种效率低下、结构分散的机制整合起来,权威在加强,加强的结果是治理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
怎样做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
就怎样做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讲好基层之治的中国故事,专家们围绕综合治理纷纷各抒己见,核心观点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法治化多措并举。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人为,“智慧中国”的社会治理,其含义有二:一是依靠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二是通过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来推进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的依法治理。他还谈到,“智慧中国”的社会治理,必然涉及的四个方面问题:一是要更加自觉地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二是要更加自觉地依靠人民群众来推进“智慧中国”的社会治理,三是要更加自觉地站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现代化新要求上来推进“智慧中国”的社会治理,四是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的依法治理。
“三个方面”与“三个体系”的有机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认为,面对现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政府的权威,跟个体民众一起建立互信的社会政治关系,是关键的一点,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个是把权力和责任关联起来。权力是有约束的,同时还有责任,这个责任是公共责任;第二个是把权力和义务关联起来。一定要有权力同时也要有义务。要建立健康的公共领域,这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之一,这一公共领域是建立在价值共享和利益共享的基础上的;第三个是要加大政府的公共性建构,这个公共性的核心是民生。共建、共治、共享,德治、法治、自治等的结合,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还认为,最后需要形成三个体系:政府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还有市场或者是公司治理体系,在这个完整的基层治理体系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能得到恰当的边界清晰的界定和不断地阐释。
明确衡量基层治理效能的检验标准。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认为,基层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神经末梢,治理效能如何,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检验:第一个是看能不能代表最广大人群众的利益。基层治理是否很好,就看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获得了实惠,幸福感、满足感是否提升了?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永远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从基层开始深刻认识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命题,才能真正把握“治理”的内涵,理解“治理”的真谛;第二条看经济是不是增长。经济是基础,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如何,中国在世界上有没有地位,我们的竞争力如何,关键还是靠经济。经济增长是基层治理好坏的一个最后检验的重要标准。当然这种经济增长关键在于能否服务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GDP,这是基层治理好坏的试金石,是解决很多矛盾的一个关键点;第三条是看社会是不是安全和稳定。基层治理好不好,就看社会是不是安全和稳定。基层作为中国治理体系的微单元,无数的小矛盾、小冲突,如果不将它遏制在萌芽状态,它就很有可能形成蝴蝶效应。
此外,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王振民教授还谈到,有一些经验,需要在地方先行先试,毕竟我们国家地域非常广大,人口也非常多,有一些改革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在全国直接做起来,是需要在基层做大量的实践、实验、积累,成功之后,在全国推广。同时,王振民教授还谈到,有一些经验,需要上升到法制的高度。
作者:王克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