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民性特质

【摘要】世界交往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交融,为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人类共生共在、整体发展,把谋划人类、群体人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全球,最充分、最广泛、最真实地体现了人民性特质。新时代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特征,既要坚持以言传道和以行示范协同,凝聚世界交往现代化的共识;又需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并举,汇聚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引领世界交往现代化水平提升。

【关键词】世界交往 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是常用于表征人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理论范畴。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绝非一帆风顺,必然面临着有形的和无形的制约,因此,现代化这一范畴也具有化解和清除追求进步过程中的障碍和制约的内涵。世界交往现代化,意指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交往障碍克服、交往方式改进、交往水平和交往质量提升;旨在化解和克服贫富分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对人类共生共在的影响和制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推进世界交往现代化,也就成为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性特征的途径和方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人类共生共在、整体发展,把谋划人类、群体人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全球,最充分、最广泛、最真实地体现了人民性特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性在人类解放进程中的现实表现。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无产阶级要争取自身解放,必须先解放全人类;代表本阶级整体利益而无任何私利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类解放事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特征根源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使命,以及人类解放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自由人联合体的实践形态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人类社会以自由人联合体的形式存在,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履行使命的进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积累最终生成自由人联合体的条件。在贫富分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人类持续发展的背景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志在摒弃对抗和冲突、凝聚人类发展共识,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实践形态。人民性强调无产阶级的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作为无产阶级履行使命的实践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然富有人民性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属性和使命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人民性首先体现在我们党不懈地为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为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人民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应对改革开放不确定性的遵循,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谋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勾勒出百年来我们党与时俱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历程;党的事业的人民性浓缩在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论断中。人民性还体现在我们党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努力消解自然灾害、疾病等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主张国际公平正义,无不凝聚着党为人民所付出的心血。发起设立“亚投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一步实现中国和世界的紧密融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为中国人民构筑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世界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党的实践延续和奋斗结晶,体现了更广泛、更深刻的人民性。

人类、群体人和个人的发展关联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民性。人的发展有整个人类的发展、以特定纽带结成的群体人发展和个体人发展三种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中心;这必然关照和体现现实个体人的诉求,但绝不是分散个体人诉求的简单相加,而是把个体人利益诉求系统集成为群体人诉求,避免和消除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撕裂。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向人类共生共在、整体发展,契合国内群体人发展和整个人类的发展,把谋划人类、群体人和个人发展有机统一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全球,是当今人民性最充分、最广泛、最真实的体现。

世界交往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交融,为人的全面发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交往实质是主体之间的互动联系。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交往是表征人的社会属性的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在精神领域探讨人的交往;而是从身处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人出发,在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讨论人的交往,把交往的理论探讨置放于人因社会生产而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认为,世界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发展到大工业阶段之后才有的现象;是民族国家内部交往向域外地理空间拓展,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普遍性交往;是促使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和发展的根本性力量。形成世界交往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化交融,为人的发展水平提升、民族国家和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世界交往主体、交往空间、交往动力、交往属性、交往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世界历史形成以来,新的交往主体不断涌现,民族企业、主权国家、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都相继成为世界交往主体;交往空间从相邻国家拓展到全球,交往动力从科技发展及其引发的生产力进步扩展到国际秩序建构、国际治理完善,交往属性从最初的物质交往发展到精神交往,交往内容从经济交往向政治交往、文化交往等领域拓展,交往形式从国际分工到世界市场、对外贸易等多样化发展,这不仅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研究新的使命,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强化了世界交往现代化的诉求。

世界交往现代化是对逆历史潮流、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交往活动的反思和警醒。首先,其诉求孕育于交往主体。现代化最终是人的现代化,世界交往主体实质是现实的、具体人的发展空间和不同存在形式。没有世界交往主体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其次,缘于科学技术引发世界交往媒介、交往形式的发展。以信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不仅“催生”新的世界交往主体,而且引发交往媒介、交往内容甚至是交往形式的深刻变革,拘泥于传统的世界交往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再次,交往目标和动力发生深刻变化。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先发国家借助世界交往实施霸权、控制世界,后发国家在世界交往中谋求更好地生存;世界交往引发不同主体实力的变化,霸权主张愈来愈举步维艰,广大后发国家期望公平合理地分享交往收益;变革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完善国际治理,正越来越成为世界交往的主题。最后,交往内容发生深刻变化。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等危及人类生存的共同威胁,化解后工业社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引发的发展风险,只能在世界交往中汇聚人类集体智慧和共同的力量。推动世界交往现代化,既要使世界交往活动更好地体现和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要与逆历史潮流、制约人类共同发展的行为进行不懈斗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共生共在、共同发展,既有纠偏功能,指引世界交往化解现代化的各种制约;又有激励功能,集成和强化世界交往现代化的努力和行动

共同体是多极多样、多主体的共生共在,是共同体的构成单元相互联系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以商品、市场为纽带结成的是虚幻共同体。民族史发展为世界史之后,人类共同体是世界交往的现成状态。只有在国家和阶级消亡之后,自由人联合所结成的人类共同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这种真正的共同体,是世界交往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和最终归宿。

人类共同体受制于世界交往主体的意愿和能力。依据世界交往主体的行为意愿,以及人类共同体对世界交往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人类共同体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之分。被动型是世界交往主体担心自身行为引发其他主体回击,进而破坏人类社会的共生共在,自身也将随着共同体的消灭而归于消亡,不得不接受既有共同体对自己约束,从事违背自己初衷和真实意愿的世界交往而生成的共同体。主动型是世界交往主体依据自身意愿做出行为选择而生成的共同体,是世界交往主体个体意愿和人类共同体总体意愿高度契合的共同体。人类共同体中的结构单元绝非等量齐观的世界交往主体,总有引领和追随之分。单极世界自然只有一个引领者,“一超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存在引领能力有差异的多个引领者。霸权主导世界格局,在霸权者看来是主动型共同体,在广大世界交往主体看来则是屈从于霸权者的被动型共同体。引领主体追求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以自身行动示范其对人类共同美好未来的追求,吸引广大世界交往主体追随而形成的共同体自然是主动型共同体。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缘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裹挟资本力量驱动的世界交往对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的危害正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地显现出来,如何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共识还有待形成和强化,引领世界交往走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的力量还需进一步的激发和壮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于洪清]